凤凰北斗 作品

第830章 科学和百家(第3页)

对那些皇帝任用的匠官学习诸子,感到不可思议。

方以智因为研究车辆,和京城的工程师颇有交流,还参加过他们组织的诸葛会。

也因此结识了薄珏等人,这次找人讲解《墨子》,就是薄珏要求的。

他向陈仁锡解释道:

“薄工在文思院成立光学研究所,研究望远镜、镜片等物品。”

“他在觐见陛下时听说《墨子》中有很多光学知识,故而潜心研习。”

“只是这其中还有不解之处,请诸位名士去文思院讲解。”

陈仁锡研究《墨子》是研究其中的文章,还有学问道理,对其中的光学知识并无深刻研究,甚至都不明白。

不愿露丑、也不愿和文思院匠官交往的他,本能地就要拒绝这个邀请。

却不料陈继儒在旁自荐道:

“《墨子》一书,江南多有人研读,老朽曾做一篇《墨子粹言》。”

“若是小友不嫌弃,老朽就一同去看看,相互交流学习。”

把讲课说成交流,并且主动前去。

方以智闻言大喜,欢喜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相比陈仁锡来说,陈继儒这个名字,才是如雷贯耳。

这样的名士去文思院交流,文思院的匠官欢迎还来不及。

所以他当即说道:

“眉公说笑了,谁会嫌弃您讲学!”

“我这就告诉薄工,说您这就过去。”

派仆人立刻骑马,传达这个消息。

随后又命人备车,邀请陈继儒一定要坐在自己车里。

陈继儒登上方以智的四轮马车后,才察觉这辆车另有玄机。

相比他来时坐的车来说,这辆车要舒适多了。而且车身更宽大,足以躺在里面。

这让他惊叹方以智在车辆上的造诣,对此行也多了几分信心。

——

坐在另一辆马车上的陈仁锡和张溥,则对此极为不解。

陈继儒固然和三教九流都能说上话,但是他堂堂天下名士,为何要主动结交匠官?

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很多文官都在敌视他们。

除了迫不得已有些交流外,匠官在官场上,基本是被孤立。

张溥皱着眉头道:

“文思院和牧斋公颇为亲近,实学的格物方法,就是在文思院悟的。”

“难道眉公要投身实学,学习钱谦益的学问?”

这是他不愿看到的。

钱谦益的影响力已经够大了,如今再加上陈继儒,估计天下读书人都要投入实学派。

那样他的科学还如何立足,自己又如何成为圣贤?

陈仁锡思索和陈继儒的交往,摇头道:

“断然不会如此!”

“眉公纵然要投入实学派,也不会从文思院着手。”

“我看眉公是在陛下提点实学撷取百家后,想要从百家之中,整理出自己的学问。”

“这次去文思院讲解《墨子》,或许就想要从此着手。”

张溥闻言若有所思,想到了陈继儒曾著《古今粹言》四十一卷。

诸子百家、古今名人的名言,陈继儒几乎都有研习。

单说撷取百家,他确实有这个资格。

甚至旁边的陈仁锡也是,曾作《诸子奇赏》,评点过诸子学问。

想清这点的张溥,心情一时间激动起来,想到了如何发展科学:

『我在士林中的名望还差一点,不足以和刘宗周、钱谦益抗衡。』

『但是加上陈继儒、陈仁锡这些研究百家学问的人,是否同样能撷取百家、吸收百家精华?』

『若是成功,科学岂非能快速壮大?』

如同钱谦益想用百家学问壮大实学一样,张溥在听到皇帝的明示后,同样也有这个打算。

他的科学本就源自徐光启的西学,最初是抱着以西补儒的打算。

在经过皇帝改名后,科学变成了用儒家六艺中的数学、认识世界的学问。

但是以西补儒,却仍没有放弃。

西学尚且能用来补充儒学,百家学问又何尝不可?

至少相比西学来说,诸子百家是中华古人的学问。

“百家补儒”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张溥心里。

他打算以科学为本,撷取百家学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