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29章 撷取百家和三民问题(第2页)

“实证医学、实证史学等学问,同样也是实学。”

鼓励钱谦益把这条道路走下去,用实学的实证主义,撷取百家学问。

钱谦益受此启示,只感觉一条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就在自己眼前:

学问不如刘宗周精深算什么,百家有那么多学问,难道还不够自己撷取?

只要能用实证把百家纳入实学,实学一定会成为天下间最主流的学问。

他喜得简直不止说什么是好了,连连向皇帝道谢。

欲图用广博的百家学问,抗衡刘宗周深化的心学。

陈继儒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已经明白了钱谦益为何写出《生产论》——

这分明是皇帝手把手的教导,指点钱谦益写出来!

钱谦益说明面上是学问大家,其实却只是皇帝的喇叭而已。

真正在学术上推陈出新的不是钱谦益,而是当今皇帝。

如果他早点投靠皇帝,说不定也能有钱谦益的地位。

这让他心里极为艳羡,暗恨以前的自己太矜持。

如果他早点来到京城见到皇帝,以他“在野遗贤”的身份,更适合去做学问。

他旁边的张溥,更是羡慕地几乎溢出来。因为他此前也从皇帝这里,得到不少学问。

甚至就连科学之说,都是在皇帝那里得到的,容纳了徐光启的西学。

如果不是他去年南下考试,哪能让钱谦益得到这个机会?

如今短短一年不见,钱谦益就成了天下公认的学术宗师,自己再想赶上他的地位,当真可谓难矣!

他心中更加决定,一定要大力推广科学。同时要争取连中三元,获得“文曲星”的地位。

坐在他对面的陈仁锡,同样也有一点想法。

他从皇帝让钱谦益“撷取百家”,想到了自己撰写的《诸子奇赏》。

什么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子》、《慎子》,墨家的《墨子》……这些诸子百家的学问他都是研读过的。

如果早点知道能撷取百家,说不定也能创立新学派。

这让他感觉自己实在有点傻,被皇帝如此重用辅佐太子,却不知在学术上请教皇帝。

可以说,五人中除了刘宗周已有慎独作为自己的学术核心外,其他人在听到皇帝指点钱谦益“撷取百家”后,尽皆心旌摇曳——

他们也想靠学术闻名,在儒学的历史上留下足迹。

——

朱由检看着他们的神色,就知道这些人尽皆入彀了。

相比韩爌、杨景辰等人来说,这些偏向做学问的臣子,对他来说更容易拿捏。

只要从后世拿来一些学问,就足够指引他们突破创新。

他也需要用这些人,把自己的认识,转变为这个时代的人能接受的学问。

故意吊着这些人的胃口,朱由检在指点钱谦益撷取百家后,转而又安排公民委员会:

“国会公民委员会的第三个机构,当为公民生存委员会。”

“朕在前些日子提出需求理论时,就指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

“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仓廪实方能天下安。”

“公民生存委员会,负责的就是民生问题。和公民资格委员会负责的民族问题、公民权益委员会负责的民权问题,并称三民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民众最关心的,也是君臣民共治天下,是否能实现的关键。”

“陈先生,你说应该如何解决民生,让所有的民众都能安居乐业,而不至于造反?”

这个题目显然有些大,陈继儒没有信心。

不过他能周旋于权贵之家,说话上是很擅长的。闻言似是受到感触,沉重而又关心地道:

“民生问题之要,在于百姓受灾时要救灾。”

“救荒不患无奇策,只患无真心。”

“真心即奇策也!”

这是他一贯的话术,以此折服了无数人。

此时朱由检听到,也很是赞赏地道:

“救灾之策靠真心,当真是至理也!”

“若是天下救灾官员,皆如张梦鲸、范景文等人那样用心,朕又何必忧虑?”

“负责救灾的人,第一要有良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