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圣主临朝(第2页)
皇帝这次同时召见他们三人,或许在学术上有想法。
但是又召见陈继儒、陈仁锡,让他有些不解。
想不透这件事情,张溥放弃了猜测。不过他还是准备了很多有关科学的材料,尤其是在苏州清丈田亩和征税上的运用——
当初皇帝在确定科学这个名字时,就确定科学是数学的学问,首先是禾斗之学。
有了这个定义,张溥自然是努力把数学用于禾斗计量。先后提出了容重等概念,并且按皇帝和徐光启教导的几何,制定了各种地块的清丈方法。
还通过科学的计算,减少征税环节。让更多的税款,能够直接收上来。
这一切都受到了皇帝赞扬,也是他越来越得到皇帝看重的原因。
在这个宋朝儒学有可能崩塌、树立新学问的时代,张溥心中自然也是有着野望的,认为科学未尝没有成为正统儒学的机会:
“礼乐书数射御,数学是儒家六艺之一。”
“如果以数学为本指导射御,甚至制定礼乐,科学必然会大行于世,获得和实学竞争的机会。”
“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科学。”
这是张溥和陈子龙交流后,所得出的结论。
他们都是徐光启的弟子,是皇帝安排的科学派创始人。
在经过钱谦益用实学吸引走有名望的作者后,他们认识到《明报》必须树立起自己的责任。
“讲科学”成为两人的共识,认为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旗号竖起来。
同时要树立的,还有调查之风,张溥打算让《明报》切实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责任,成为民间御史:
“皇上给调查记者写了两幅大字,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可见寄望甚深!”
“新闻奖之中,也有一个新闻栏目奖。我看咱们可以设个专栏,专门发调查文章,甚至把一些热点问题做成专题。”
“只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调查出数据,读者就会更相信《明报》,让《明报》一直屹立下去。”
陈子龙对此也很赞同,但是他有些担心道:
“御史可是得罪人的职位,更别说是民间御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