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22章 用事实说话

  厚古薄今是一个传统,大明的科举考的就是四书五经,士子也很喜欢引经据典。

  就连朱由检重制礼乐,也不可避免地引用先贤言语,作为改制依据。

  可以说当下的大明,天然存在着一批崇古派。

  他们对重制礼乐本就心有疑虑,在钱谦益发表《生产论》,高喊着进入新时代后。这些人的心里,可谓惶恐不安。

  即使他们心里希望用礼法约束皇权,对所谓的礼制时代不怎么反对。

  但是对于按生产工具分期,还有“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句话,却是极力诋毁。

  当前报纸上争论最激烈的两拨人,就是崇古派和厚今派。

  他们从生产工具争到生产关系,从朝廷制度争到礼乐法律,从文学艺术争到道德伦理……几乎什么都要争论一遍。

  最初崇古派毫无疑问占优势,但是在厚今派把陶器和瓷器、青铜器和铁器、竹简和纸张……展示出来后,他们在器物这一块,牢牢站稳了脚跟。

  而后在其他方面,也开始和崇古派有来有回。

  让京城的士子,都是大开眼界。

  陈继儒虽然刚刚进京,对此也有所耳闻,笑着向众人道:

  “崇古派有其道理,厚今派也不是毫无依据。”

  “依我看,应该学习当今皇上的两分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这番话语,有些和稀泥的意思,但是也有些新奇。

  董其昌疑惑道:

  “什么是两分法?”

  “难道要分成两个部份看问题?”

  其他人也有些疑惑不解,陈继儒笑着解释道:

  “这是我从张天如那里听到的,他说皇上曾提到:”

  “任何事情都有阴阳两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例如君臣民的地位,就是皇上用两分法做的解释。”

  这是他写有关君臣民的文章时,和张溥交流时听到的——

  其实就是辩证法,朱由检曾和张溥等人交流,打算把这个理论按当下的行文方式写出来。

  同时在写的还有阴阳论、矛盾论,以及阐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心物论,都以辩证法为本。

  这点在场的众人大多不知道,但是钱谦益却从《恒产论》、《生产论》的创作过程,猜测皇帝可能和张溥合作写文章。这让他的心里,顿时有了危机感:

  『看来从陛下那里听到理论的,不止我一人啊!』

  『张天如若是中了进士去当起居注,岂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心里已经在琢磨着,如何把皇帝和张溥隔开。

  面上和颜悦色,钱谦益笑着说道:

  “既是按皇上的办法,定有新颖之处。”

  “我等洗耳恭听,看眉公如何点评古今派。”

  陈继儒笑称不敢,在谦虚了几句话后,方才道:

  “皇上把君臣民的地位,按集体和个人分论。”

  “我对古今二派,则按器具和道德分论。”

  “以器具来说,古人定然是不如今人的。现代人用的火铳,古人任何兵器都比不上。”

  “但是以道德而论,古之圣贤德行,却让人高山仰止。”

  “今人之所以崇古,向往其德行而已!”

  这番话语一出,众人顿时大声叫好。

  认为陈继儒这个评价,可谓极为贴切。

  今人的器物胜过古人是肯定的,各种流传下的器具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是要说今人的德行胜过古人,谁都不会相信。

  像是至圣先师孔子,足以为万世表率。

  不过也有人不太赞同,袁可立道:

  “古之圣贤是从古至今数千年积累起来的,每个时代的圣贤,不见得多于现在。”

  “像是蕺山先生刘公,那就是颜回一样的人。”

  “牧斋先生的《恒产论》《生产论》,放在古时也是能开宗立派的学问。”

  “我们这个时代的圣贤,未必少于前代。”

  这番话对刘宗周、钱谦益极为推崇,并且把两人并列。

  钱谦益听到后连说“不敢”,心里却简直像喝了蜜一样甜——

  他逢迎皇帝、按皇帝意见写文章的目的,可不就是为了提高学术地位吗?

  如今效果显现,让他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正确。

  这场聚会,很快变成了对钱谦益的夸夸会。众人对他能写出《生产论》,都是极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