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20章 从帝制到礼制

  按生产关系分期,朱由检自然是仿照五阶段论来的。

  不过后世的五阶段论是按西方的社会发展形态总结出来的,在东方并不适合。

  例如所谓的封建社会,后世通常是指秦汉到明清之间的古代,对应西方的中世纪。

  但是封建这个词,此时指的是封邦建国、分封众建,并无衍生出的专制等含义。

  西方的中世纪称为封建很确切,中国秦朝以后的社会,根本不是封建。

  秦朝实施的政策,更是指明了“废封建,置郡县”。把秦朝之后的中国古代称为封建社会,可谓张冠李戴。

  把实行封建的夏商周三代称为奴隶社会,更是荒谬至极,会引来儒生的集体反对——

  不说夏商周是不是广泛使用奴隶,把儒家向往的三代之治称为奴隶社会,是刨儒家根基的事情。

  万一出现周公、孔子是奴隶主等谬论,儒家还如何继续存在?

  不可能和所有儒生作对的朱由检,没有沿用后世的五段论。而是按封建这两个字的本意,把夏商周三代定为封建时代。

  秦朝之后的朝代,则称为中央集权、或者说帝制时代。

  三皇五帝等远古时期,称之为氏族时代。具体又可细分为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氏族联盟、城邦国家等时代。

  再往前连氏族部落都没有的,则称为原始时代,或者说蒙昧时代。

  这样就有了四个分期,概括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钱谦益听得一头雾水,不知生产关系为何与这些挂上了关系。

  朱由检仔细解释道:

  “生产关系,可以说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分工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例如井田制下,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通过耕种公田,缴纳相应赋税。”

  “但是后来铁器出现,人们开垦的私有土地越来越多,不乐意耕种公田,甚至招募佃户开垦私田。”

  “这样通过井田征到的赋税就变少,为了在这种变化下保障税收,鲁国规定按亩纳税、不分公田私田。这就是所谓的初税亩,承认了地主对私田的所有权,促使地主开垦更多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