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17章批宋和儒学(第2页)
进而得出结论:宋朝衰弱的原因在于皇帝。
赵宋得国不正,贻害中国数百年。
言辞如此尖锐,让很多看到的人惊出一身冷汗,担心他被以诽谤问罪。
不过在艾南英安然无恙继续讲学后,很多人琢磨出了其中意思:
皇帝允许他们批判宋朝任何人。
很快,宋朝皇帝的各种事迹,都被翻了出来,被人来回抨击。
什么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就不说了,宋高宗的“臣构言”、送韩侂胄首级求和……都成为了热门话题。
人们开始进一步认识宋朝,认识到衰弱下的糜烂。
宋朝皇帝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很快一落千丈。就连向往宋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士人,这时也不敢为宋朝皇帝辩解。
但是他们不出头,不代表就会被忽视。很快便有人指出,宋朝皇帝是与士大夫治天下,宋朝的士大夫也有问题。
由此延伸到宋朝士大夫的学问,开始对宋朝经学的抨击。
什么道学、理学、心学……几乎无一幸免,都被人们拿着放大镜审视。
在批宋成为主流声音的情况下,这些学问的缺点,自然被指了出来。
——
朱由检看着这种情况,心中很是得意。
因为他批判宋朝就是拿它做反面例子,避免有人把君臣民共治天下,执行成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
其次就是把宋明儒学掀翻,引导儒家走到新的道路上去。
这件事他早就已经动手,之前就鼓励实学、科学等学派。并且以“大同”、“小康”等概念,吩咐刘宗周修订《礼经正义》。
但是理学的统治地位,却仍没有被撼动。甚至还有人打着杨时的名号,重建东林书院。
朱由检不耐烦和这些人纠缠,打算从宋明理学诞生的根源着手,通过否定宋儒的治国实践、否定他们的学术观点。
如此,理学、心学才能被打倒,让实学、科学得到出头的机会。
这个做法,可谓天翻地覆,关系到大明所有士人。
朱由检谁都没有告诉,只是在暗处推动着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