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重振大明天朝
万国来朝、天朝上国,群臣都听得心潮澎湃,视为理所当然。
对于以中央之国自居的中国来说,以天朝上国的身份统治天下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只是个区域霸主,反而会让人产生屈辱感。
所以群臣在听到皇帝说大明现在只是四星霸主、与大明并列的还有其它国家后,他们心中都产生了屈辱感。
尤其是钱谦益这个见机快的,此时伏地拜道:
“臣等无能,使陛下的天子名号蒙尘。”
“今后必辅佐陛下,让大明重新成为天朝。”
群臣纷纷拜倒,向作为天子的朱由检请罪。
朱由检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他们为何这样。
天子和皇帝这两个称呼虽然经常混用,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区别。
天子称号更注重的是天下性。《孟子》曰:天下谓天子之所主,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家。
在儒家臣子看来,天子作为天下之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能统治天下,天子的名号就会蒙尘,辅佐的臣子同样有责任。
所以这些臣子在朱由检说大明不再是天朝上国、不能统治天下后,纷纷跪地请罪,显示自己有耻。
朱由检想明白这些后,感觉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尤其是他想把天子和皇帝区分开,让天子以天之元子的身份掌握祭祀权力——
那样以后纵然丢失了统治权,也能凭天子身份,维持虚君地位。
这是他为后世子孙寻求的保障,只要后世子孙不倒行逆施,多半能够成为虚君。
所以,他以天子身份向群臣道:
“天子有天下,公侯有国,大夫有家。”
“诸位朝堂大臣,按古人的话说就是大夫,现在也多半有世袭爵位。”
“朕希望诸位将来都有食邑,拥有一块封地建立世家。”
“有大功的更是能封公侯,成为诸侯国君。”
“你我君臣协力,重振大明声威!”
再次向群臣许诺,和他们一起分享利益。
又让群臣平身,不用一直跪拜。
群臣神色肃穆,心中怀着喜悦。他们现在确信:
当今天子是有雄心的,而且没有忘记他们。
这些人对向外开拓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因为开拓的成果,会有他们一份。
朱由检为了践行这个承诺,也为了把天子和皇帝区分开,继续向群臣道:
“众卿可知,朕为何称蒙古为帝国,而非是天朝吗?”
“历史上能称作天朝的,都有哪些朝代?”
群臣有些不明所以,但是想到刚刚皇帝说的“天子有天下”,袁可立道:
“陛下是说,蒙古没有统治天下,所以不能称为天朝,只能称为帝国?”
朱由检颔首道:
“正是如此!”
“蒙元虽强盛一时,却未能征服安南、日本。”
“西边征讨埃及和欧洲,同样也是失败。”
“所以它没有统治天下,不能称为天朝。”
解释着这个道理,朱由检道:
“与之相比,大明在太祖开国之后,就让许多国家朝贡。”
“成祖派遣郑和下东洋,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郑和下西洋后,更是让西边诸国朝觐,探索了当时所能知道的,整个已知世界。”
“在北方,成祖五征漠北,让瓦剌、鞑靼朝贡。”
“西域诸多国家,同样纷纷入贡。”
“那个时候,大明是毫无疑问的天朝上国,可惜未能持续!”
群臣想着大明当年的强盛,一时也多有感怀。
大明直接管辖的地域或许不及蒙元广,但是在最强盛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敌人。
所有被大明知道的国家,几乎都臣服于大明。
当时的大明称得上万国来朝,毫无疑问是天朝上国。
(永乐时期疆域和藩属,只有几个白色的地方被大明所知却没有朝贡记载,但它们也不能称为敌人。当时的大明可以说是征服了时人所知天下)
对比如今被荷兰数次进犯、西班牙在吕宋杀戮华人,群臣更加感受到:
现在的大明已经衰落了,按照皇帝的话说,就是从天朝跌落为帝国,只有区域霸权。
袁可立有些疑惑道:
“如果说只有成宣时期的大明才能称得上天朝,以前的朝代又如何能以天朝称之呢?”
“除了没有直接管辖西域之外,大明的疆域和藩属远比汉唐要多,它们如何称之为天朝?”
按照大明人的看法,大明的疆域远比宋朝辽阔,和唐朝大体相当,相比汉朝则有所不及——主要差的是河套、交趾、朝鲜四郡和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