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717章再造一个新江南(第2页)

这是去年皇帝在推行分税制时就做出的承诺,只是因为全天下推行分税制的地方还没有多少,所以之前只在北京举行,让那些地方的秀才和京城的大学生一起参加顺天府的明法明算乡试。

现在皇帝鉴于南方士子去京城距离遥远,所以在南京新设了考点。允许南方各省的士子,在参加本地乡试后,再来南京应试。

所以,江南乡试的时间相比各地会延后,等各地参加完乡试的秀才过来后再举行。

原本被任命主持乡试的姜曰广,也变成了进士科主考官。刘理顺作为总主考官,负责三科考试。

这让听到消息的王时敏,心情复杂难言:

本以为张溥为了参加乡试,必然会追求速战速决强压他们答应条件。说不定就会激起苏州大户的反感,让他们同仇敌忾。

没想到皇帝为了张溥,竟然把乡试的日期押后,甚至都没有定下具体的时间来。

或许可以这样说,只有苏州这边谈判完成了,南京那边的乡试才会开始。

这让王时敏嫉妒皇帝对张溥的宠信,更知道自己等人的处境:

乡试的压力如今已经不是张溥来承担,而是他们这些大户,要被各地的士子逼着尽快谈妥条件,定下乡试日期。

张溥不会因为这件事受埋怨,反而会收到感激。因为正是他闹出事来,才让皇帝决定推迟南京乡试。

南方秀才也因此得到了在南京参加明法科明算科乡试的机会,那可是两百个名额,会增加两百名举人。

所以张溥一方,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势大盛。

王时敏这边的吴世睿得知皇帝为了给张溥撑腰、不惜增加两百个举人名额后,吓得瑟瑟发抖。

此时的他,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问自己当初为何与张溥过不去?

这种皇帝的宠臣,是自己能得罪的吗?

难怪舅舅这些日子一直没有给自己好脸色,甚至不愿帮自己直面张溥。

从京城回来的舅舅,显然比自己更明白张溥是什么人。

此时此刻,他们只能看着张溥挥动扇子,趾高气扬地说道:

“该说的条件,这些日子我早就说明了。”

“第一就是释放奴婢,无条件释放没有签订身契、却被当成奴婢的人。”

“尤其是所谓的家生子,无论有没有身契,都要释放出来。朝廷把罪民都开豁为良了,没有让人世代做奴婢的道理。”“你们愿意就答应,不愿意就结束今天的谈判。”

这是张溥一方最大的诉求,很多支持他的奴婢,所求就是如此。

王时敏等苏州大户之所以一直不答应,就是担心奴婢有了出路后,以后会不好管教。

但如今这个形势,他们就是不答应,也不能一口拒绝。

看着畏畏缩缩、连话都不敢说的吴世睿,王时敏一阵来气。但因为两家的姻亲关系,他只能站出来道:

“这一条我代吴家答应了。”

“但是其他家族答不答应,我王家就没办法了。”

“要不西铭先生去和他们谈谈,然后再来商议下一条。”

张溥一合折扇,敲着手心说道:

“不用!”

“只要王公答应了,他们自会答应。”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咱们再说第二条,这就不是我的要求了,而是朝廷的规定。”

“新的礼法条款说:任何人不得阻拦大明公民考取公职和参军,不得以大明官吏和军人为奴隶,不得以考取功名的人为奴隶。

未取得公民身份的大明子民后裔,只需服兵役三年以上、且愿意成为军民户,即可获得公民身份。公民可强制解除身契为自己和家属赎身,其家属自动获得公民身份。”

“王公,你说朝廷定的礼法,能不能管到苏州?”

“王家愿不愿遵守礼法呢?”

王时敏能说什么呢,这时当然不能说朝廷的礼法就是一纸空文。

他向张溥拱手道:

“朝廷定的礼法,王某自然是不敢违背的。”

“回去我就问问,谁愿意参军服役。”

“到时候一定敲锣打鼓,送他们为国效力。”

张溥哈哈一笑,挥动折扇说道:

“王公这次爽快,那我就说第三条了。”

“奴婢释放之后,也是需要生计的。”

“请王公把超出限额的官田还给官府,分给这些人耕种。”

这是王时敏最痛恨的一点,也是很多苏州大户团结起来的原因。

苏州的官田数量高达六成,哪一家敢说自家的土地没有官田?

而只要有了官田,那就要遵守一百亩限制。各家在去年开始分家遵守千亩限制后,哪想到还不到一年,就要降低限额,被限制到百亩。

就连苏州知府寇慎提议的三百亩,朝廷都没答应。打算逼他们苏州大户割肉,分给那些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