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613章 装备院的工匠(第2页)
“把燧发铳改为火帽铳非常容易,可以直接把原有的火铳用起来。”
这是一条可行之路,朱由检微微点头,认为可以改造。
但是他仍不认为,应该生产火帽铳:
“自流引药燧发火铳改为火帽铳后,使用时就多了一道安装火帽的步骤,射速会有所降低。”
“而且前装火铳不符合大明军队的战术需要,它不适合伏击。”
朝鲜之战的结果表明,射程远的火铳在伏击作战时很好用,建虏基本没有威胁到他们的手段。
擅长远射的狙击手也因此在战斗中如鱼得水,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金年代。
这次战争中,就有多位狙击手、观察手被封爵。军中擅长射箭的,几乎都在往狙击手转型。
普通军队也吸收了狙击作战的经验,更加喜欢伏击。
能趴在地上装填、适合伏击作战的后装火铳,因此受到欢迎。
需要站着或半跪着装填的前装火铳,被他们弃如敝履。
再加上火帽铳的射速相比自流引药燧发火铳更慢,朱由检觉得如果他强行装备这种火铳,军中会生怨气。
这对于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前装火铳的射速太低,训练有素的士兵、和普通民众也拉不开多大差距——
那是最可能发生革命的时代,他惟恐避之不及。此前成本很高的后装火铳被装备,就有他推动的原因。
到了后装火铳时代,发生革命的危险就小多了。训练有素的军队,能轻易镇压很少训练的平民。
尤其是后装火铳的射速快,对后勤要求很高。不取得士兵支持、不夺取军火库和兵工厂,革命基本都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