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韩王藩国(第2页)
这样的藩王,即使在皇帝面前有脸面,但是在京的藩王和世子,却从来没指望过这个人。
能领头的藩王都不愿意出头,其他人又没有领头的能力。一众藩王和世子商议来商议去,都没有下定反对移藩的决心。
反而是之前犹豫的边疆藩王,被福王的话触动,有些动了心思。他们担心大明周边的好地方被封给其他人,自己以后只能去烂地。
韩王朱亶眘,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思虑之后,请来了一位大才,请教封藩之事。
这位大才,就是在京城名声鹊起的张溥。他现在是《明报》主编、大学士徐光启的弟子,还是皇帝的近臣、经常受到召见。
朱亶眘听说皇帝册封江陵公国时张溥就在宫中,还参与了分封政策制定。所以他安排人,请了张溥询问:
“陛下想让诸王移
藩,是不是决心已定?”
“张先生常在御前,有没有得到消息?”
张溥这些日子游走于皇宫和大臣之家,对韩王也没什么畏惧。斩钉截铁地道:
“移藩确凿无疑,大王不用疑虑。”
“您是从陕西过来的,应该知道陕西那边,到底有没有旱灾。”
韩王朱亶眘想着陕西的情况,微微点了点,又怀着担心问道:
“陕西那边的旱灾,真的很严重吗?”
“本王以前也见过旱灾,还没到移民的地步吧?”
张溥闻言哂笑,说道:
“以前的旱灾算什么?太祖成祖可从没有因为这些托梦。”
“如今二祖为旱灾的事情托梦,可见这次旱灾,是足以影响到大明社稷。”
“陛下为何要把民众迁出去,还要先迁藩王?”
“不就是担心灾民造反,朝廷顾不上你们。”
“要我说,大王不但要迁,还要尽快早迁,抢先选个好地。”
“您看大明周边,有多少地方适合迁徙?”
取出一幅地图,张溥把苦兀岛、北海岛都指出来,略过日本三岛,又指向东宁岛,说道:
“东宁岛是陛下决定直辖的,也是开辟南洋的基地。”
“上面已经设了卫所,将来主要是分井田。即使有贵族想在那里分领地,最大也不会超过方十里。”
“所以这个岛大王是不用想了,只要大王不想再往南方去,最好的封地就是北边的北海岛。”
“这个岛虽然比较冷,却不像苦兀岛冷得几乎无法种田,开辟几万顷耕地不是什么难事。”
“岛上的苦夷实力也不强,比较容易征服。日本册封的松前藩,可以把他们赶走或者给大王做封臣。”
“可以说这个岛就是大明周边最好的地方,想找到第二个比它距离大明更近的,那是根本没有。”
“陛下为何把苦兀岛封出去,却又留下了北海岛?还不是留给藩王,作为宗室的封地。”
被张溥这么一说,韩王朱亶眘确实有些动心。又对这份地图颇为好奇,指着地图问道:
“这份地图,先生从哪里来的?”
张溥笑着说道:
“这是陛下御赐的,让我长长见识。”
“图上的东西大王不必怀疑,这是太祖成祖托梦时,带陛下从空中看到的。”
“当今世上,没有地图比这更精细!”
对于这个说法,张溥有些怀疑。但是在外人面前,他是不会表现出来的。面对韩王,他对皇帝绘制的地图大家夸赞,并且拿出来《坤舆万国全图》做对比。
韩王朱亶眘对照着两幅图像,对张溥所说的没有比北海岛更好的地方,再无一丝怀疑。
因为从地图上看,只有吕宋的距离可能和它接近。但是吕宋岛上有佛郎机人,而且在万历年间杀了很多华人。韩王知道自己面对这样的敌人,是没有能力开辟藩国的。
所以他在心中,越来越倾向于在北海岛开国,作为距离大明最近的外藩。
就在这个时候,张溥又说了一个消息,促使他下定决心:
“陛下因为诸王都不主动,已经打算向辽藩、宁藩、伊藩、徽藩郡王下令,让这四藩的宗室去开辟藩国。谁能成功开藩,就由谁承袭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