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342章 李自成的野心(第2页)

在群臣的评选之下,很多紫阁功臣的赞语被定下。但是有几位功臣的赞语,却没有明显出彩之处。朱由检看了之后,先是从几个赞语中摘选佳句、把陆炳的赞语定下来,又指着于谦、海瑞、张居正等人的名字道:

“这些功臣的赞语,在报纸上向全民征集。”

“若有写得好的,同样纳入文集。”

“其余功臣的赞语,刊登出来做范例。”

把赞语的事情,当成一次大型征稿,提高人们向报纸投稿的动力——

毕竟写得好的赞语,能纳入功臣文集。

而且对赞语被选中的进士,朱由检也不吝赏赐,鼓励他们积极向报纸投稿,以后再接再厉!

至此,琼华宴方才完全结束。朱由检让这些进士好好在京城游玩,在庶吉士考选之后,进太学行政学院学习。以后会根据学习成绩,分配观政衙门。

至于选官之事,会安排在七月,在八月选官之前,给他们安排职位。

一众进士听到这里,都是高呼万岁。按照往年的惯例,考取进士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刻授官。有的甚至要拖一两年,才能等到官职。

皇帝在八月选官之前让他们优先挑选官职,实在称得上皇恩浩荡,让他们欣喜不已。

而且这还没完,在皇帝和群臣离开之后,一众进士还没告退,又被内府监掌印王承恩告知,所有新科进士都能凭借身份,在顺天银行借贷一千两以下银子。

如果有人身上已经有贷款,内府监和顺天银行,会帮他们解决。

这个政策对家境富裕的新科进士没影响,但是对囊中羞涩的进士,却能解燃眉之急——

毕竟他们在京城还要待几个月,有些人的行囊,已经不太充裕。

所以这些人看王承恩的目光,也开始变化起来,觉得这个太监没那么面目可憎,而是和蔼可亲。

王承恩絮絮叨叨,又说明这是皇帝的旨意。是皇帝听说京债之后,给他们减免负担。所有即将为官的进士和副榜,都能享受这个待遇。

这让一众进士更加感到皇恩浩荡,下决心好好做官,报答皇帝恩典。

琼华宴的举办是四月九日,次日恰逢双日,并不是《京报》发行的时间。不过在朱由检的安排下,四月十日《京报》专门发行了一期增刊,报道琼华宴的盛况,以及紫阁功臣。

尤其是紫阁功臣的事情,更是被放在了头版,一十九位功臣的名字,都被列了出来。

再加上后面新科进士写的赞语,以及征集赞语的广告,这一期的增刊,引起人们热议。

酒楼、茶坊、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议论,毕竟于谦、海瑞这些功臣的名字,天下谁人不知呢?

更有不识字的百姓,听到皇帝把海瑞列入紫阁功臣,他们虽然不知道紫阁功臣是啥,也看不懂报纸上的字,却花钱买了报纸,放在家中供奉。

在这一个助力下,《京报》的发行数量,第一次突破了十万份。京城所有人家,几乎都有这一期的报纸。

文思院的工坊加印了几次,才满足了需求。而且在卖了很多天后,还有人指着这一期购买。

大街小巷之中,到处都有人谈论紫阁功臣。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等随着陕西锦衣卫进京的武人,进京后看到的就是这个景象。

他们发现京城的士子、百姓,都在谈论海瑞等功臣,甚至都有人刻了海瑞的神位,迎回家中祭拜。

“陛下追赠海瑞为清廉伯,苏松城隍之神。”

“海青天这是成了伯爷,还成为了神灵。”

“咱们是不是也拜一拜,求海青天保佑?”

李自成将打探的消息向众人道出,提议道。

从陕西前来京城的一路上,他靠着出色的交际能力,成功折服了刘宗敏等人,并且在舅舅高迎祥支持下,拥有了不小的话语权。

海瑞虽然从未在陕西任官、名声在江南一带更响亮,但是陕西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知道是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