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雪居士 作品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中炎帝国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中炎帝国

  禅让是唯一的生路:继续让司马奕顶着皇帝的空名号坐在龙椅上?那只会像一个不断滴血的诱饵,迟早会引来野心家的觊觎,或者成为李赫彻底清除隐患时最正当的借口!唯有主动禅让,才能保全司马奕一条性命,让他以一个相对体面的“太上皇”身份苟活于世,或许还能保住几个亲近宗室的性命。

  禅让是顺应大势:?李赫登基已是不可逆转的洪流。与其螳臂当车,被这洪流碾得粉身碎骨,不如主动为其打开闸门。顺势而为,或许还能为司马氏一族在新朝换取一点点立足之地。

  禅让是靠近他的唯一阶梯:?冰冷的现实考量之下,那个隐秘的、炽热的念头再次顽强地浮现——只有他成为皇帝,那道君臣的天堑才会崩塌!她不再是需要他跪拜的太后,他也不再是需要向她称臣的丞相。他们至少在名义的阶梯上,站在了相近的高度!纵然前路依旧渺茫,但身份的转换,撕开了一条微隙,让她那份被现实冰封的爱意,终于看到了一丝照进来的微光!这是绝望深渊中唯一的藤蔓,是她必须抓住的机会!

  “只有他当了皇帝……”杨婵再次咬紧下唇,这一次,眼神中没有绝望的疯狂,只有一种看透现实后的、孤注一掷的冷静与决绝。

  “司马家的江山早已易主,诸王的头颅便是明证!与其让这腐朽的空壳引来最后的屠戮,不如……由我亲手,为它盖上新朝的锦缎!”她对着镜中的自己,清晰地低语,“我必须促成此事!为了奕儿能活,为了司马氏不绝祀,也为了……我这一生的执念,能有靠近的可能!”

  ……

  “丞相功高盖世,匡扶社稷,扫平四夷,使海内晏然,万民归心。”杨婵清冷而沉稳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也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的目光扫过殿下黑压压的群臣——这些昔日西炎的股肱之臣,如今早已匍匐在李赫的权势之下,眼神中只剩下对李赫的敬畏与对新朝的期待,如同仰望即将升起的太阳。

  “陛下(指司马奕)仁德,感念丞相辛劳,亦深知天命所归。”杨婵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斟酌词句,也仿佛在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为苍生社稷计,陛下愿效仿古之圣贤,效法尧舜禅让之德……将九五之尊,传于有德有能之丞相李赫。”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并未出现惊愕或反对,反而是一片沉寂之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附和:“太后圣明!陛下圣明!”

  “丞相功在千秋,天命所归,理当承继大统!”

  “禅让之举,乃顺应天命民心,臣等衷心拥戴!”曾经效忠司马氏的臣子们,如今争先恐后地表达着对禅让的拥护。

  皇帝司马奕,穿着宽大的龙袍,坐在象征最高权力的御座上,神情呆滞而惶恐。他看着下面群情激昂的臣子,听着他们口中自己从未想过、也不理解的“禅让”,只觉得头晕目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杨婵目光的示意下,懵懂地点着头,如同一个被操控的木偶。这场所谓的“商议”,不过是一场早已写好剧本的权力交接仪式。

  李赫,这位“位极人臣”的丞相,其权势早已超越了人臣的范畴,成为笼罩在整个帝国之上的、不可撼动的阴影。司马氏的皇权,早已名存实亡。

  ……

  吉日已定,地点选在了象征天下之中的古都——洛阳。这一日,洛阳城旌旗蔽日,甲胄鲜明。从巍峨的宫城正门德阳门,一直到城外象征通天之意的神坛,铺设着崭新的朱红御道。道路两侧,是望不到头的、身披玄甲、手持长戟、沉默如山的禁卫军士。他们的眼神锐利如鹰,气势凝聚如铁,拱卫着这条通往至尊权力的道路。空气中弥漫着肃穆、敬畏,以及一种新旧交替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典礼的核心,在于那象征性的“禅让”仪式。在百官的见证下,懵懂无知的太上皇司马奕,在宦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上高台。他手中捧着一个沉重的紫檀木盘,盘中盛放着象征着至高皇权的——传国玉玺。他的眼神空洞,带着孩童般的茫然与不安,甚至不敢抬头看站在不远处的李赫。在礼官尖锐的唱名声中,他笨拙地将玉玺高高举起,似乎想递给李赫,又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做。

  李赫并未立刻上前。他身着特制的玄色衮服,其上不再绣象征臣子的蟒纹走兽,而是以暗金线绣着翻腾于云雾之间的五爪金龙!头戴十二旒通天冠,垂下的玉旒微微晃动,遮住了他幽深如渊的眼眸,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他只是静静地站着,身姿挺拔如松岳,渊渟岳峙,仿佛不是在接受禅让,而是在等待天地自然的归附。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压。整个祭天坛周围,数十万人肃立,竟无一丝杂音,只有风吹旗帜发出的猎猎声响。

  片刻后,李赫才缓缓迈步上前。他的步履沉稳有力,每一步踏在御阶之上,都仿佛敲击在在场所有人的心头。他没有去看司马奕,目光平视前方,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威严。他伸出骨节分明、蕴含着无尽力量的手,稳稳地接过了那承载着无数王朝兴衰的传国玉玺。

  就在他接过玉玺的瞬间——“万岁!”

  “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如同积蓄已久的洪水冲破堤坝,瞬间席卷了整个洛阳城!数十万军民,无论是真心拥戴还是慑于威势,无不跪伏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石板,发出震彻云霄的呼喊。声浪直冲九霄,连天上的流云仿佛都被驱散。

  李赫手持玉玺,缓缓转身。玄色的龙袍在阳光下泛着深沉而尊贵的光芒,袍服上的金龙在衣袂翻飞间仿佛活了过来,欲破空而去。他目光扫过脚下匍匐的众生,如同神明俯瞰人间。礼部尚书捧着早已拟好的诏书,用激动到颤抖的声音宣读:“……天命所归,神器有主……顺应天心民意,即皇帝位,定国号——中炎帝国!改元天授!定都洛阳!昭告天下,咸使闻知!”

  “中炎帝国!”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气魄与野心,超越了地域与族群的界限,指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格局。

  典礼进入高潮。李赫登上了那座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由昆仑玄玉打造的九龙御座。当他落座的瞬间,象征着新朝气象的玄色帝国旗帜(上绣巨大的金色神龙)在祭坛的最高处冉冉升起,迎风怒展,如同一轮黑色的太阳,终于在洛阳城头升腾而起,光芒笼罩四野!鼓乐齐鸣,钟磬交响。宏大的乐章在天地间回荡,为新生的“中华帝国”奏响了开国的序章。

  祭坛四周,赛琳娜、独孤若兰、宇文圣女——她们已是李赫亲册的夫人,未来帝国的嫔妃——与苏毗国师拉亚法师、象雄国王兼大法师聂旭宗赤一同肃立,为新生的帝国诵念祈福的经文。

  在观礼台最尊贵的位置之一,太后杨婵身着庄重的朝服,端坐于珠帘之后。她的手指在宽大的袍袖中紧紧攥着一方丝帕,指节泛白。透过珠帘的缝隙,她清晰地看到了那个身影——那个她深深倾慕、却又遥不可及的身影,终于登上了权力的最顶端。

  看着他接受万民朝拜的英姿,看着他玄衣上威严狰狞的金龙,杨婵的心被一种巨大的骄傲和剧烈的酸楚同时攫住。一滴清泪,毫无征兆地从她眼角滑落,迅速隐没在浓密的睫毛之下。她迅速垂下眼帘,怕被人发现这不合身份的失态。这份情,注定只能深锁心底,成为帝国黎明之下,一道微不足道、却刻骨铭心的暗影。

  而在另一处稍远的观礼席上,吐蕃、苏毗、象雄、贵霜、吐谷浑、乌孙、鲜卑各部首领,穿着象征藩臣的礼服,跟随着人群跪拜高呼。他们看着那玄黑旗帜上狰狞的金龙,看着御座上如神祇般的李赫。

  苏毗丽此刻远远凝望着那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热泪盈眶,胸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归属与荣光。

  全书完

  请收藏本站:www.abl23b.lol。笔趣阁手机版:m.abl23b.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