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黄花 作品

第1067章 道教与道家,玉帝与王母(第2页)

简单来说就是回归上古时期的纯朴自然,符合自然本身的规律,该吃吃该睡睡,有什么吃什么,不追求享受,不要过多地勉强和要求自己。

这样的好处是人们的内心确实平静了,但坏处就是对有欲望的人不太友好。

毕竟牛马都躺平了,老板哪还有大奔可开?

而且光你一个躺平,别人都内卷,你的生存空间自然会被挤压。

所以后面道家基本就被道教给差不多挤没了。

正一道不管创造者是谁都是汉代的人,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期从儒生转职成的道士,自然带有相当多的儒家元素。

全真道更是演都不演一下,直接把三教合一写在招生简章里。

天庭、玉帝、科仪、戒律……这些道教的特色其实都是儒家才有的东西。

什么是天庭?天庭就是天上的朝廷。

什么是玉帝?玉帝就是神仙的皇帝。

西王母是阴性之神,所以要掌管天下女仙,东王公……已经有玉帝了,你领个掌管男仙的名头去海外当无权无势的逍遥王爷去吧。

久而久之,东王公几乎没存在感,西王母的西自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干脆省略一下叫王母。

而会把后天人规定的道德附加在自然生灵之上,然后因为某种动物代表了忠孝仁义而不去吃它……同样不是道家的风格。

这都是儒家才会干的事情。

道家的德不是儒家的德,不是忠孝仁义,而是事物诞生后与生俱来,不会因情感立场改变的自性,如水之德,便是柔而处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造就了万物,万物的自性决定了他们维系存在的方式,万物和万物存在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环境,而这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万物。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这就是万物要尊崇那个让万物生成,无处不在的道,以及重视那万物不会改变的自性的原因。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虽然扯起来有点远,但实际上要讲的是更深层的原因,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