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春偷带鱼 作品

第142章 涌动(第2页)

“子元啊,替我感谢大将军的美意,不是老夫不领这个情。实在是因为犬子光,才疏学浅,尚不足以担此大任。我是想让他再潜心学习几年再做考虑的。”

司马师自然是听出了高柔的意思,于是彬彬有礼地拱手道:“高公之意,子知了。”

高柔捋着短须欣然点头,他觉得跟司马师这种聪明的晚辈谈事很是愉快。

就在司马师准备离去时,高柔却又忽然叫住了他。

司马师疑惑问道:“请问高公还是何事吗?”

高柔犹豫了一下,随即问道:“子元近来与夏侯泰初、何平叔他们....”

但想了想还是打住了,“算了,就当老夫没有问过吧,子元请自便吧。”

司马师拱手退去。

高柔则是陷入了短暂失神。

最近他听到了庙堂内的一些风声,是董昭又一次向子进言,要整治浮华之风。

他有预感,洛阳最近就会面临一场风波,毕竟这里面多为朝中重臣之子。

董昭得倒是如此轻松,但真到那时候,案件审理的麻烦事不全压在自己这个廷尉身上了嘛...

这也正是他没有领司马懿这个情的直接原因。

也罢,在律法之事上,高柔坚信自己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

朝会上,不少朝臣面露喜色,因为今日之事终于是给这个诸事不顺的青龙元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公孙渊杀吴使降魏了。

公孙渊算是心里有点数,他自知吴国相距甚远不足以依靠,于是在一番权衡下斩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并将首级送往了洛阳。

听,公孙渊还顺便吞并了吴国的兵马和诸多钱粮。

这事倒是值得警惕,但这并不妨碍魏国对其识时务之举的大肆封赏。

曹叡即刻颁布诏令,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为乐浪公。

退朝后,曹叡回到东堂,中书令孙资很快便应诏前来。

今日正是要商讨上党太守的任命一事。

当曹叡向孙资询问时,孙资似是早有准备,当即开口:“陛下,高廷尉家中三子高宣茂在朝任尚书郎两年,其人为人公正,通宵律法,破有父风,陛下可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