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茶老酒爱少女 作品

第1451章 改制的套路揭密(第2页)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期间,原国有企业(包括各种性质,省属、市属、县区、乡镇、街道村,企事业单位、校院都有自己的企业 ),这些企业大都缺乏经营自主权,权责不分导致企业活力不足。

特别是有些大型国企还要承担员工的社会职能,比如学校、医院等,普遍面临亏损,不能适应竞争,问题非常严重。

当时的情况,对于改制已经是迫在眉睫,必须进行产权改革。

因为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的盈亏状况跟工资不挂钩,赚多赚多只能拿死工资,要知道,连高工资都不是,你是什么行政级别,拿什么级别的工资。

企业哪怕年赚百万呢,你也只能一个月拿一百来块钱,想多拿,那就是贪污腐败。

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干多干少一个样,我只要去车间签到,就算出勤,就得给我工资,干不干活,你奈何不了我,甚至干活,也是不讲速度 ,不讲质量,因为我是铁饭碗,你不管再对我不满,也不可能把我赶走,把我工资降低或取消。

这种情况,怎么可能有积极性?

所以企业改制就如同农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允许对经营者实施承包制,对员工实施按劳分配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最后,只能进行深化改革,改革这个词,其实很严肃,只是现代的感受不了,当时的改革开放,其实可以等同于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经济制度。

其功之高之大,仅次于开国。

明确了国有资本只控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就行,其它的都可以推向市场,进行改制。

这其中,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管理层收购,简称bo,某个科技公司就因此被口诛笔伐,因为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企业的经营者,用企业自身的钱收购企业,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

正确的做法是,企业的经营者用自己以前积攒的钱或筹措来的资金,从管理部门手中购买企业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