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071章 石油公司顺利划转,客运线路鹬蚌相争

灰蓝色的天幕低垂,仿佛被冻僵了,迟迟不肯透亮。昨夜凝结的霜花,像一层薄薄的碎玻璃,顽固地覆盖在枯黄的草叶和光秃秃的枝桠上,在稀薄的晨光里闪着微弱的寒光。街道上,声音是冷的,带着金属的质感。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叮铃铃——叮铃铃——”,像冰珠子砸在冻硬的地面上,穿透清冽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晰而突兀。偶尔一两声汽车喇叭的鸣笛,“叭——叭——”,短促而焦躁,划破清晨的寂静,惊起路边电线杆上几只瑟缩的麻雀。环卫工人穿着臃肿的、灰扑扑的棉大衣,戴着露出指头的线手套,佝偻着腰,挥动着长长的竹扫帚。竹丝划过冰冷的水泥路面,发出“沙——沙——沙——”的、规律而单调的声响,如同给这座尚未完全苏醒的小城打着沉闷的节拍。街角的早点摊子早已开张,蒸笼里冒出滚滚白气,带着诱人的面食香气和豆浆的醇厚,与清冷的空气激烈地交融、翻滚,在寒风中顽强地弥漫开一小片温暖的氤氲。

县委招待所2号楼,这座青砖砌成的小楼,安静地矗立在几棵高大、枝桠虬结的老槐树后面,远离主干道的喧嚣,自成一方天地。

上午十一点,东洪县石油公司正式划归省石油公司的签约仪式将在市里的花园酒店举行。这不仅是东洪县国企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整个东原市瞩目的焦点。为了让我养足精神,晓阳昨晚早早便熄了灯。

所以第二天一早,不到七点,窗外的天色还是一片灰蒙蒙时,我和晓阳便都醒了。

晓阳动作麻利地起身,披上厚厚的棉睡衣,先去厨房的小煤炉上坐了一壶水。老式的铝壶,壶嘴很快发出“嘶嘶”的轻响,继而“呜呜”地鸣叫起来,白色的水汽顶得壶盖微微跳动。她拿出一个搪瓷缸子,缸身印着褪色的红双喜和“劳动光荣”的字样,缸口边缘有些磕碰掉瓷的痕迹。滚烫的开水“哗啦”一声注入缸中,白色的蒸汽瞬间升腾而起,模糊了晓阳的脸庞。她拿起我那套深蓝色的毛料西装——这是为了重要场合特意定做的,平时倒是少穿。

晓阳仔细地铺在床单上,用手掌轻轻抚平褶皱。然后,她拿起那沉甸甸、热得烫手的搪瓷缸,小心翼翼地用缸底代替熨斗,在西装的关键部位——肩线、领口、袖口、裤线——缓缓地、一遍遍地熨烫过去。滚烫的搪瓷缸底接触毛料,发出轻微的“滋啦”声,伴随着水汽蒸腾的“噗噗”声,一股淡淡的、混合着水汽和毛料纤维的味道弥漫在小小的卧室里。

“大冷天的,非得穿这身板正的西装,”晓阳一边专注地熨烫着裤线,一边忍不住小声抱怨,鼻尖因为热气而微微泛红,“建勇秘书长啊要求也太高了,也不怕把人冻成冰棍儿。里面穿厚毛衣显臃肿,这领带一勒,脖子都透不过气。”

我站在穿衣镜前,正仔细地扣着白衬衫的扣子,闻言转过头,对着镜子里晓阳忙碌的身影笑了笑:“这不是要上台发言嘛,代表咱们东洪县呢。张叔要来,省计委的领导、省石油公司的老总们都要到场,场面大着呢。西装就是咱的‘战袍’,得穿出精气神,不能让人小瞧了咱们东洪干部。”

晓阳没再说话,只是抿了抿嘴,手上的动作更加细致了。烫好了西装,她帮我穿上,又踮起脚尖,仔细地帮我系好那条朱红色的领带。晓阳的手指纤细而灵巧,将领带结打得饱满又端正。接着,晓阳退后一步,双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微微歪着头,目光像柔软的羽毛,一寸寸地扫过我的脸庞、肩膀、胸膛。她的眼神专注而温柔,里面盛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三傻子,”晓阳带着暖暖的甜意,“姐看你啊,就是看不够。”她伸出手,掌心温热,在我西装前襟上轻轻拍了拍,仿佛要拂去最后一丝看不见的尘埃。

八点钟,县委大院门口已经热闹起来。

两辆米黄色的中巴车停在院门口,车身油漆有些剥落,露出底下的铁锈色,车窗玻璃上也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曹伟兵副县长正搓着手哈着白气,一看到我,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笑容,声音洪亮地打趣道:“哟!县长!您今天这精神头,这身板正的西装一穿,啧啧,跟新郎官差不多了!帅得很啊!咱东洪的门面担当!”

一旁的焦杨,作为县委组织部长,原本正低声和旁边的干部说着什么,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我,明显地愣了一下。她的眼神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那目光里有惊讶,有欣赏,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被瞬间点亮的光彩,随即她迅速垂下眼帘,掩饰般地抬手捋了下耳边的碎发,脸上恢复了一贯的沉稳,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但那瞬间的失神还是被我捕捉到了。

县委副书记刘进京、常务副县长刘超英、以及县里相关的负责同志,陆续登车。我和刘超英坐在了第一辆中巴车靠前的位置。车子发动,老旧的发动机发出沉闷而吃力的“突突”声,车身也随之轻微震颤。车子驶上崭新、宽阔的东光公路,路面平整得像黑色的缎带,但这辆服役多年的老车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油门踩下去,引擎轰鸣声加大,速度却提升缓慢,仿佛一个气喘吁吁的老人,在平坦的大道上艰难跋涉。

车子驶出县城,窗外是冬日萧瑟的田野。收割后的麦茬一片枯黄,伴随着冬小麦苗的青绿相互交错。远处的村庄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刘超英侧过身,压低声音对我说,手无意识地拍了拍身下有些塌陷的座椅:“县长啊,上次我去临平县考察,人家云飞县长接待我,坐的就是新买的中巴车,空调的!县政府专门配的,软座,坐着又舒服又气派,开出去也有面子。咱们县里……是不是也该考虑更新换代了?您看咱们县交运公司跑农村的那些‘老革命’,都破成啥样了?门都关不严实!咱们坐这车去市里开这么重要的会,有点……掉份儿啊,显得咱东洪太寒酸。”

我感受着座椅弹簧的硬度和车身的颠簸,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嗯,是得考虑一下。形象问题,也是效率问题。回头你牵头,了解一下行情,看看‘红叶’或者‘太湖’牌的大概要多少钱一辆,县财政能不能挤出这笔预算来。打个报告上来。”

坐在前排的刘进京也转过头来,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县长,下午我和进岗主任约好了,要去市人大一趟。下午与东投客运、龙投客运两家公司负责人的碰头会,我就不参加了。”

我点头之后,刘超英继续道:“丁局长打电话,安排在下午两点,地点在县交通局会议室。主要议题还是围绕新公路通车后开通客运专线的事宜,两家公司的运力调配、票价核定、站点设置这些。”

“贷款自营这条路,考虑过没有?”我问道,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如果能县里自己贷款买车运营,或许能掌握更多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啊。

刘超英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手指在膝盖上敲了敲:“县长,这条路子我们研究过,难啊!现在银行商业贷款利息太高了!年息最低也要10个点!县交运公司那点家底您是知道的,农村客运本就是亏钱,连年亏损,职工工资都发得勉强。这么大笔贷款砸下去,光是利息就能把他们压垮!更别说盈利了,风险太大,实在是不敢干,也干不起啊。”

我听了,心中也是一沉。10%的年息,确实是沉重的负担。我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略显荒凉的田野,心中暗想:假如当初李泰峰在位时,能争取到低息的政策性贷款,或者有更长远、更务实的发展规划,县里现在或许就不会面临客运车辆老旧、发展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了。可惜,历史没有假如,李泰峰留下的只有烂摊子和骂名。

车子快驶入市区时,高楼渐多,车流也密集起来。我拿出会议议程和那份用蓝黑钢笔水修改过多次的讲话稿,再次凝神细读起来。稿子是我亲自操刀,反复推敲的,重点突出了东洪县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平稳有序推进石油公司划转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别是“两个稳妥”处理人员安置和“四大班子分包到人”化解矛盾的具体举措,用了不少数据和实例支撑。最后部分则展望了划转后依托省公司平台、盘活资产、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机遇,措辞谨慎但充满希望。

九点半不到,两辆略显寒酸的中巴车驶入了花园酒店气派非凡的旋转门前。

酒店门口早已铺上了崭新的、厚实的红地毯,一直延伸到台阶之上。会场布置得庄重而大气。主席台背景墙上,悬挂着巨幅的红色丝绒横幅,上面是醒目的白色大字:“东洪县石油公司划归省石油公司签约仪式”。台下,一排排铺着洁白桌布的长条桌和包裹着红色绒布的靠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步履匆匆,拿着对讲机低声沟通,调试着麦克风、音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市政府秘书长方建勇主任已经提前到了会场。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藏青色毛料西装,白衬衫领口系着深红色领带,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背着手,在几个拿着文件夹的干部陪同下,神情严肃而专注地巡视着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不时指着某个细节低声交代几句。看到我们一行人走进来,方建勇脸上立刻堆起热情而标准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朝阳县长!你们到得很准时啊!来,快指导一下啊,看看我们还有哪些不周到的地方。”方建勇主动伸出手,与我紧紧握了握,他的手干燥而有力。他又迅速与其他几位县领导——刘超英、刘进京、曹伟兵、焦杨、杨明瑞、黄修国等——一一握手,点头致意,动作流畅而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