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 作品

第104章 小松鼠的“新松子”:驿改与卫所整军策(第2页)

“你!”于谦被气的七窍生烟,却又无法辩驳,归根到底,汤杰说的没错,卫所出了问题,他这个前兵部尚书难辞其咎。

“行了两位师傅,你俩别吵了。”朱见沥见这二人又掐了起来,叹了口气小大人一般的劝道。

“嘿嘿,殿下说的是,末将就是见不惯有些人清高的样子,明明没那本事,却非要占着茅坑不拉屎,最后出了问题还能摆出一大堆理由来,末将见着这种人就生气!”汤杰嬉皮笑脸道。

“唉……”朱见沥叹了口气,对于谦说道:“于师傅,本王觉得兵部现在出了问题。”

“哦?殿下您是什么意思?”于谦问道。

“我读过父皇当初推行卫所改革的旧档,按照我大明现在的军制,不管是地方卫所还是九边卫所,统兵之权应该在国防部,而不应该放在兵部。”

“这是为何?殿下,自古兵部掌管天下兵马,这是古制。”于谦试图解释道。

朱见沥却摇了摇头:“不对!”

说着,他想了想又道:“兵部自尚书到吏员都是出自读书人,他们虽然熟悉军务流程,可他们不懂如何打仗,更不懂调兵遣将,虽握有统兵之权,却不知如何统兵,只会纸上谈兵,泛泛而谈。”

闻言,汤杰嘴咧的跟荷花似的,竖着大拇指哈哈大笑道:“哈哈哈,还是咱殿下明事理,殿下您洞若观火,见微知着,您说的太对了,这帮只会拽文弄墨的书生,他们哪会打仗,更别说管理那些大头兵了。”

于谦瞪了汤杰一眼,对朱见沥道:“殿下此言臣不敢苟同,兵部若没有统兵之权,那不成了空架子了吗?”

“不!于师傅又错了!”朱见沥倔强的抬起脸,毫不畏惧的看着于谦:“本王以为父皇当初设立国防部,就是担心文胜武弱如故宋一般,我大明如今之所以兵强马壮,北灭鞑虏,西收西域,东灭朝鲜东瀛,靠的是父皇的英明决策,是大明将士用命,是……嗯,是……高度的军事集权!”

“嚯,啧啧啧,瞧瞧咱吴王殿下,这话说的就是提气,就是让人舒坦,对,殿下说的一点都没错,就是高度的军事集权。哈哈哈。”汤杰适时的捧哏道。

于谦被朱见沥这一番话说的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话能从一个八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

“高度的军事集权?”这七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于谦的脑海中不断轰响着。

“于师傅,兵部即使没了统管天下卫所之权,本王觉得他们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给大军输送粮草、修缮甲胄物资,管理好驿站等。”

“这……”于谦被说的哑口无言。

“行了行了,于老头,你又说不过咱殿下,”汤杰一脸嘚瑟的说道,随即又对朱见沥笑道:“殿下,回头您把今天的事儿一起记下来,等回了京城,末将陪您一起向皇上谏言。”

……

……

一路行来,驿站的困顿与盘剥,卫所的腐败与欺压,如同两块沉重的磨盘,压在朱见沥心头。

榆林的旱灾是天灾,而眼前这些,却是赤裸裸的人祸!

是附着在大明肌体上的毒瘤!

夜晚,在宣府镇的一处驿馆,朱见沥盘腿坐在土炕上,油灯如豆。

他摊开那本宝贝麻纸本子,咬着笔杆,小脸皱成一团。

驿站的问题……卫所的问题……怎么解决?

榆林打井、放粮、杀贪官,那是救急。

驿站和卫所,是制度坏了!

他想起了清水驿驿丞的哭诉,想起了宣府屯堡里挨鞭子的老农,想起了大同道上那个收钱比土匪还利索的卫所小旗官。

“驿站只为官员服务……太浪费了!”他脑子里灵光一闪,“那么大的房子,那么多马厩,平时都空着!要是……要是让那些行商、赶路的老百姓也能花钱住进去,吃饭、喂马……驿站不就有钱了吗?驿卒也不用去勒索别人,去加派乡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