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松潘卫的“烫手山芋”与高原上的暗流(第3页)
副将听得连连点头,领命而去。
蒋虎独自站在衙署门口,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叹了口气:“唉,这叫什么事儿啊,希望成都府那帮文官老爷们,这次能痛快点出血吧……”
与此同时,在通往松潘卫的崎岖山道上,那支由帕木竹巴、藏巴汗、三大法王、五大教王组成的庞大朝贡队伍,正缓慢地前行。
队伍庞大而驳杂,各种华丽的仪仗、庄严的僧侣、剽悍的护卫交织在一起,队伍的最后还跟着一大群牛羊。
在最核心的几顶华丽大帐附近,气氛却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祥和。
帕木竹巴阐化王扎巴迥乃(小说设定)的侍从官,正对着藏巴汗辛夏巴·才旦多吉手下的一名头领怒目而视,双方似乎因为扎营的位置起了小小的争执,互相推搡着,低声用藏语激烈地争吵着。
不远处,一位属于噶举教派的教王随从,正对着另一位格鲁派(黄教)法王的仆役指指点点,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屑,似乎在嘲笑对方的装束或仪轨。
三大法王(大宝、大乘、大慈)的帐篷虽然相隔不远,但彼此之间的僧侣来往甚少,各自保持着一种警惕的距离。
他们代表着藏地不同的教派利益和地域势力,此次联合朝贡,更多的是迫于大明强大的压力和对“文殊皇帝”名分的利用,内部的竞争与猜忌从未停止。
一个年轻的僧侣低声问身边的老喇嘛:“上师,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朝拜文殊皇帝转世,真的能为我们带来和平和福报吗?帕竹和藏巴的人,好像还是互相看不顺眼……”
老喇嘛捻着佛珠,浑浊的眼睛望向东方,那是北京的方向,声音低沉而飘忽:“孩子,佛光照耀的地方,也会有阴影。文殊菩萨的智慧,或许能化解纷争,或许……也会带来新的考验。汉地的皇帝,他的心思,如同雪山最深处的湖泊,难以测度啊。我们此行,是福是祸,尚未可知。走吧,跟上队伍。”
队伍在沉默与暗流中继续前行,向着未知的大明帝都,也向着朱祁镇精心编织的宏大棋局。
松潘卫的蒋虎还在为接待焦头烂额,北京的君臣们则在为如何“款待”和“改造”这群特殊客人而绞尽脑汁。
而那个引发了这一切的七岁孩童,此刻正坐在文华殿里,对着翰林学士讲述的“乌斯藏山川形胜图”,努力睁大眼睛,试图理解那片遥远的、有着“好多王”的神秘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