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 作品

第77章 求和?晚了!(第2页)

“陛……陛下息怒!”阿鲁台魂飞魄散,涕泪横流,拼命磕头,“长生天作证!此……此皆前尘旧事,非我大汗本意啊!今大汗及各部首领,诚心归顺,愿……愿世世代代……”

“够了!”朱祁镇断喝一声,如惊雷炸响。

他霍然起身,一把抓起御案上的朱砂御笔,饱蘸浓墨,那鲜红如血的朱砂,在羊皮卷上代表着“永世修好”的华丽辞藻旁边,狠狠划下!

一道触目惊心的血红斜杠!

“嗤啦——”羊皮卷被那灌注了帝王怒火的朱笔划破,发出刺耳的声响。

“你回去告诉脱脱不花!”朱祁镇的声音如同春雷一般,砸在阿鲁台的心上,也砸碎了所有蒙古人最后一丝幻想,“朕的二十万大军,已出居庸关!让他洗干净脖子,在斡难河畔等着,朕,亲自去取他的项上人头!”

“拖出去!”

两名铁塔般的侍卫上前,像拎小鸡一样将瘫软如泥的阿鲁台架起,拖出了大帐。

那被朱砂划破、代表着草原最后希望的羊皮卷,如同垃圾般飘落在地。

帐内众人,无论文武,皆肃然挺立,胸中热血激荡。

陛下这雷霆一怒,这血红的一划,彻底斩断了任何侥幸,也点燃了将士胸中那焚尽草原的熊熊战火!

明兴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大明皇帝朱祁镇,亲统龙威、龙兴、龙扬、龙吟、龙健五大精锐,并近卫军三万,合二十万虎贲,出居庸关,浩荡北进。

大军所过,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铁蹄轰鸣,大地颤抖。

二十万大军,滚滚烟尘,遮天蔽日,如同一条苏醒的钢铁巨龙,向着漠北的心脏——鞑靼王庭所在的斡难河上游,碾轧而去!

初春的漠北草原,春寒料峭。

斡难河蜿蜒流淌,水色冰凉刺骨。

脱脱不花汗和兀良哈三卫的头人们,被朱祁镇那一道血红的朱批彻底逼入了绝境。

议和之路断绝,除了拼死一搏,再无他途。

他们榨干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勉强凑出了十万余骑。

这十万骑,是草原最后的血勇,却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和大明进行了十几年互市,他们早就没了当初劫掠的血勇,能不卖命就能得到盐铁,谁还想着去拼命抢呢?

他们放弃了分散游击的惯技,将所有力量收缩,猬集在斡难河上游一片相对开阔、背靠一片名为“鬼哭林”的稀疏树林、前临缓坡的谷地——哈拉和林谷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里是鞑靼人心目中的“龙兴之地”,成吉思汗的传说在此流传。

脱脱不花汗企图借助这“祖灵庇佑”之地,背水一战,与明军主力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