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 作品

第65章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第2页)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烧红的钝刀,狠狠地剜在殿中每一个人的心上!

“焚城”、“屠戮”、“十室九空”、“尸骸枕藉”、“血流漂杵”、“掳掠女子”……这些血淋淋的字眼,如同地狱的画卷,在所有人眼前铺展开来。

“天杀的倭寇!”

“岂有此理!欺我大明无人乎?!”

“登州卫…几为白地…这…这…”

惊怒、悲痛、难以置信的议论声如同压抑的潮水,在大殿中迅速蔓延开来。

刚刚因吕宋大捷而升腾起的万丈豪情,瞬间被这来自东海的滔天血浪浇得冰凉!

“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如同平地惊雷,猛然炸开!

朱祁镇霍然站起!

“好…好得很!”

“趁我王师南下,远征万里,趁我沿海稍懈,竟敢如此屠戮我大明子民,焚我城池,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他猛地抬手指向东方,那根染血的手指,如同指向地狱的判官笔,带着毁灭一切的决绝:

“倭奴,弹丸小丑,跳梁至此,朕要尔等举国上下,付出血的代价!”他深吸一口气,那声音如同九天龙吟,带着斩断一切的决绝和不容置疑的意志,轰然响彻整个大殿:

“传朕旨意!”

“着令北海舰队总兵官蔡福,留下必要守备舰船与陆营于吕宋,稳定新附!其余主力战舰,即刻整备,全速北返!”

“命登莱、江浙水师,所有战船,即刻集结待命!征调沿海所有可用商船、渔船,充作运兵、补给之用!”

“命五军都督府,即刻点选京营精锐!命山东、南直隶、浙江各都司,抽调敢战之军!备足粮草、火药、军械!半月之内,集结于登莱、宁波!”

说罢,朱祁镇看向武将一列,大声道:

“朕!要御驾亲征!”

“朕要亲提百万貔貅!跨海东征!”

“朕要踏平那东瀛三岛!犁庭扫穴!鸡犬不留!将此倭国——”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

“化为齑粉!!!

短暂的死寂之后,如同滚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整个大殿嗡嗡直响!

“陛下,万万不可啊!”只见都察院都御史,须发皆白的老臣陈文,颤巍巍地扑倒在地,老泪纵横。

“陛下!老臣泣血死谏!”陈文的声音哽咽,“跨海远征,凶险莫测,波涛万里,非人力可抗!粮秣转运,耗资亿万!倭国虽小,然据岛而守,以逸待劳!陛下万金之躯,岂可亲蹈险地?稍有不测…稍有不测则动摇国本啊陛下!前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尽民力,终致江山倾覆!殷鉴不远!陛下三思!三思啊!”

“陛下!陈大人所言极是!”王佐也顾不得仪态了,几乎是膝行上前,“吕宋新定,百废待兴,移民实边、造船筑城,处处需钱粮!国库…国库虽经整顿,略有盈余,然支撑如此跨海灭国之战,实乃杯水车薪!一旦战事迁延,粮饷不继,数十万大军困于海外孤岛…后果不堪设想啊陛下!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暂息雷霆之怒,从长计议!”他双手捧着笏板,如同捧着千斤重担,身体抖得厉害。

“陛下!倭寇虽恶,癣疥之疾也!”翰林院学士汪学文爷站了出来,他试图引经据典进行劝诫,“《孙子》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陛下乃万民之主,当以仁德怀远,岂可效匹夫之怒,轻启倾国之战?臣以为,当务之急,乃严令沿海加强戒备,增筑卫所,训练水师,清剿残倭,使其不敢再犯即可!跨海灭国,实非上策,恐招致天怒人怨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