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 作品

第25章 黄盖和周瑜,你选一个(第3页)

一些年轻的主事面色煞白,身体微微发抖,眼神里充满了惊惧和茫然。

几位老成些的员外郎强作镇定,试图交涉,却被面无表情的禁军用刀鞘冷冷地挡开。整个兵部衙门,瞬间变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囚笼。压抑的抽泣声、愤怒的低语声、禁军们粗暴的呵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权力倾轧下的悲鸣曲。

于谦的书房,自然成了查抄的重中之重。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亲自带着几个心腹,如临大敌般踏入这间陈设简朴、书籍卷宗堆积如山的房间。

“仔细搜查,片纸只字,皆不可放过!”王文看了一眼房间外的于谦,心中有些不忍,又道:“所有书籍、文书轻拿轻放,涉及军国大事的文书,没有本官允许,谁也不能擅自翻阅。”

今天早朝的这番争斗,他看在眼里,同时心中也非常的无奈,皇帝对王崇古宠信有加,他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本想上前为于谦和兵部辩解几句,可还没等他想好,皇上就重责了大理寺卿萧维祯,这不得不让他暂时退避三舍。

就在这时,一个禁军在书案后的博古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搜出了一个落满灰尘的黄梨木小匣子。

匣子并未上锁,王文拿过来后,心里有些忐忑起来,若里面真有什么不利于于谦的物件,那自己该怎么办?

心中一番计较后,他还是打开了匣子,里面整整齐齐的码放好了一打信札。

王文拿出信札,一一看了起来。

信笺抬头,赫然是熟悉的字迹:“臣于谦谨奏:为请止增派宣府大同戍军事……” 这是一份未写完的、关于边镇防务调整的奏疏草稿!落款是宣德九年,内容条理清晰,言辞恳切,剖析边患,力陈不宜在此时刻劳师远征增加戍军负担,字字句句,皆是忧国忧民、老成谋国之言!哪有什么瓦剌印记?哪有什么通敌密语?

一封,两封,三封……全是奏疏草稿!有关军屯恢复的,有关火器改良的,有关漕运保障军需的……每一份都浸透着心血,每一字都指向如何强军固防,抵御外侮!

直到看完所有信件,他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王大人,都搜遍了,未查出任何异样!”一个都察院的官员上前有些沮丧的说道。

“怎么,你还盼着搜出点什么?”王文怒道。

那官员一激灵,赶紧低头,不敢在言。

屋外,于谦默默的看着,仍旧是一句话也没有。

“于大人,”王文走出公事房,对于谦报以同情的目光,“本官也是奉旨办差,望你体谅。”

于谦看了看王文,淡然一笑道:“王大人不必如此,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既然这里搜不出什么,本官家里也是要搜一搜的。”

王文嘴角动动,叹息一声道:“那,就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