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 作品

第72章 军事同盟(第2页)

而到了明末,由于蒙古内部出现了大的分裂,蒙古对于大明的的军事压力这才告一段落。可是从白山黑水中崛起的女真部却又成了大明新的威胁,大明王朝更加没有精力顾及西域了。

鉴于历史的教训,朱祁镇立刻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经过两天的商讨,大明王朝决定和亦力把里再次结盟,但朱祁镇提出了一个让亦力把里有些难以接受的条件:

1.重建关西七卫,关西七卫各卫所都督由大明人担任,原各卫所都督只能担任副职;

2.关西七卫各卫所中,大明士兵要占总兵力的六成以上,原来的蒙古士兵调任辽东、大宁或乐浪郡(原来的朝鲜),不愿去的,则迁居到甘肃祁连山脚下,为大明蓄养战马,大明每年给与一定的钱财补贴。

3.东察合台汗国大汗向大明明兴皇帝称臣,纳贡,纳贡之物包括:每年向明廷缴纳西域良种战马500匹,金五千两,银两万两,草棉(棉花)十万石,牛羊一万头;

4.做为军事同盟,若东察合台汗国受到帖木儿帝国的直接威胁,大明有权指挥东察合台汗国所有军队,东察合台汗国无权插手作战期间的一切事物,但大明军队在作战期间的一切粮饷供应均由其供应。

这四点直接让大明从此在西域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据点,政治上,大明开始逐渐插手西域管辖。

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臣火不理看了盟约后恨得牙根痒痒,在使馆内痛骂大明的无耻,若是签了盟约,他就是卖国,可若是不签,国就没了。

骂归骂,过过嘴瘾后,仔细权衡再三,再和国家存亡上相比,这些付出也就不算什么了。

后来,在签订盟约时,那礼部尚书胡颖的一句话更是让火不理差点气死:“吾皇曾说过,一切的国家关系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我大明和你东察合台汗国能签订这样的盟约,那是瞧的起你们。”火不理恨的牙都快咬碎了,可他却没法也不能翻脸,生死存亡之间去求人家,尊严算个屁!

签完盟约,朱祁镇破天荒的设宴款待了火不理一行,话里话外满是威胁之意。

“自汉之张骞出使西域至唐,西域本就是我中华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