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火线提拔!编剧核心不容动摇(求订阅)(第2页)
现在群星是业内标杆,对编剧地位的提升,也影响了不少影视公司同行对编剧地位的提升。
国内大部分编剧,是没什么话语权的。都是苦逼的打工人。
而编剧虽然在剧组话语权少,但又非常核心。
为什么东大的影视圈很多明明都是大投资,大制作,且导演能力也很不错,但为什么前期剧本筹备很好,到了后期剧本就大变模样了?
一切皆是剧组利益跟话语权的争夺!
好莱坞那边剧本立项之后,剧本虽然也有修改,但是改动幅度不会那么大。
这是因为那里早早的就推动了制片人中心制,只有少量导演有修改剧本的权利。
要不然大部分导演都是按照编剧制作的剧本拍摄,最多加一些灵光一闪的镜头之类的。
相比之下,国内创作的剧本,从立项、审核到最终制作,简直有着天壤之别的内容差异。剧本多次变动,明明是抗战题材,最后变成了爱情魔幻片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与早
年香江快节奏的电影生产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个时候,香江质量参次不齐的拍摄团队为了追求产出量,多挣钱,他们常常在剧本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就开拍,甚至半个月就能完成一部电影,编剧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因此被大大削弱。
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剧本质量难以保证,剧情逻辑漏洞百出。
能够起飞,全都是因为赶到好时候了!
后来,随着香江电影行业的衰落,这种不良风气也蔓延到了内地,一些香江电影人将无剧本拍摄习惯带过来。
对了,应该也要加上煤老板的大肆入局,让一些家伙看到了捞钱的念头。
王胖子的一些作品就爱搞这个,原本《小鱼儿与花无缺》的剧本与最终呈现的版本简直判若两剧。
魔改之下的小鱼儿跟花无缺的剧情面目全非,女配角硬生生被加戏加成了主角,原本的双男主剧变成了“幸存者名单”。
还好这个故事后来还不错!
还有电视剧版本的《倩女幽魂》。
原本七夜的角色定位是大反派,但因为演员表现出色,硬生生被改成了男二号,虽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很多观众都喜欢七夜这个可悲舔狗角色,但也反映出剧组修改剧本的随意性。
以上两个还是远古时期成功的电视剧。
电影方面,《流浪地球》也是大幅度修改剧本,当时战狼2大获成功,赛博妲己之前就邀请吴惊客串。
但是随着战狼2的成功太过耀眼,赛博妲己直接增加吴惊戏份。
原本吴惊只是客串的角色,最后稀里糊涂的在赛博妲己推杯置盏和“兄弟们好苦,惊哥,你的表演太好了,我感觉这样可以增加戏剧厚度感”的吹捧中迷失,半推半就的变成男二号。
一些操作能取得不错效果,但是大部分修改,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改变项目剧情走向,越改越烂的例子数不胜数。
《诛仙》被魔改成面目全非的《青云志》。
男频小说《打更人》改编也让无数书粉扼腕叹息,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大女主文。
未来的“胶辊大帝”李明得,就曾因为编剧随意修改角色而公开炮轰行业乱象。
零零后直言不讳地指出,东大影视圈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番位和项目确认后的随意改动。
那次事情被大家伙戏称为「明得之乱」!
影视圈争夺番位本是常态,但如果因此影响到项目本身的质量和进展,那就是演员和制作方的问题了。一些以A明星为核心宣传的项目,拍摄到后期,主角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B明星,这种荒唐事屡见不鲜。
后世的网络舆论,有人指责东大剧组不够专业,也有人将矛头指向资本的胡作非为。但实际上,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水很深厚”。
编剧的稿酬常常被拖欠,导演的权力过大,可以随意修改剧本。
剧组为了还人情,随意调整角色戏份,更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还有一些项目,拍摄进度无法按时完成,超支了要自己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