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逆子大狸花 作品

第479章 冰雪奇缘和超能陆战队定档,更适合东方宝宝体质的电影(求订)(第2页)

院线经理们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提前下映这些影片,给更卖座的电影腾出排片空间。

没办法,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这几部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口碑实在太烂了。

打着贺岁喜剧的旗号,实则都是电影人圈钱之作。

剧情老套,桥段尴尬且毫无诚意可言,说着半生不熟的港普,且表演很尴尬,观众们也不是傻子。

多次被香江电影毒打的他们看过一次之后,很多都不会掏钱看第二次的。

时间久了,可以观看电影质量的方式更多了,互联网让大家相互交流的成本更加高效。虽然无形

中增加了宣传成本,但是也让一些本来稀烂的电影没那么容易获得高票房了。

最近几年的香江电影和国内电影的地位,早就完成了逆转。

辉煌的香江电影,如今早已风光不再,香江电影人制作的电影,似乎也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怪圈。永远是那几张老面孔,永远是那种似曾相识的桥段。

什么巨星云集的宣传语,早已失去了滤镜。观众们对这些套路也已经祛魅。电影又不是电视剧,不是靠着宣传和炒作就能获得高票房的。

电影的质量高低,明星的号召力强弱,最终都会在票房上体现出来。

「超时空管理局」里面除了华哥,其他主角配角之类,全都是内地演员。电影能成功,也让很多没反应过来的电影制作方彻底意识到国内明星一点都不比香江的差。

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表演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还要更胜一筹。

群星文化多部电影的崛起,也证明了这一点。

“特效,还是特效!我认为群星文化能够起飞,最终还是特效给力!”

“我也认为如此,实际上那些电影咱们也能够拍摄,就是成本太高了。制作风险很大!”

“风险不大了,现在很多热钱涌入电影圈,咱们完全可以学习好莱坞的先进经验,然后将一些东西引入进来。”

随着新世纪大片制作成本拔高,动辄上亿美元,高达一年半的制作周期跟达到百分之六十的扑街概率,让好莱坞开始将电影转为资本化运作。

电影投资债券,电影制作债券,制片人中心下的核心金融要素,反正就是让好莱坞以更阿基流水线的方式生产各类高度类似,但是进行了多次提纯的流水线电影。

金融运作的方式降低了电影扑街概率,虽然会让大家一块赚钱,但是电影的后期版权周边才是盈利的大头。

一条早就被好莱坞趟出来的发展道路摆在他们面前,东大的人为什么不学呢?

大年三十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待在家中,或者走亲戚,休息的日子。

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却是联络感情,增加下一次合作的机会。

这些人看到春节档如此给力,每年百分之十八的增长率让他们彻底心动了。

2010年一开年,电影市场火爆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十二月上映,元旦时期持续火爆的「环太平洋」的票房成绩让人看着直咂舌。

那部电影在国内已经获得了16亿票房,国外也收获了10亿票房。群星文化已经在国内实现了票房正收益,海外的电影更是全赚的。

今年贺岁档的「超时空管理局」的高达12亿的估算,让热钱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涌入影视圈。

2010年元旦的时候,就有三十多家影视公司成立。而正有意向的影视公司也在筹备中。

新成立的的影视公司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比之前煤老板入场还要疯狂。

当然了,这其中不乏浑水摸鱼之辈。

一些关注影视圈业内的人士对此隐隐感到不安。

过多的热钱涌入虽然利好行业,但是香江的辉煌和没落可是有前车之鉴的。

如果让王也来说,他则一笑而过。

有群星文化这条年月,恐怕不用等到所谓的2014年流量元年,热钱就会加速涌入。

最多一两年,国内就会提前进入流量至上的畸形时代。

资本的疯狂涌入,如同催化剂,加速了行业的野蛮生长,也埋下了质量滑坡的隐患。

那些粗制滥造、竭泽而渔的草台班子,势必会为了追逐短期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到那时,恐怕内地影视制作的整体质量,将会迎来一次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