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吃薯片 作品

第332章 水工江,弓玄弦(第2页)

广电那边的领导也收看了《理解万岁》的电视录像。

看完以后,立刻决定把京城电视台的录像带调来,11月9日在央视首次播出,并且连播三次。

如果反响够好,将来很有可能再在全国的二十几家省市电视台相继播出。

朱琳听了以后,登时傻眼。

“那你岂不是电影、电视全丰收?”

的确如朱琳所说。

如今,各大院线最炙手可热的影片,就是江弦编写的《少林寺》。

而电视上要是再热播起《理解万岁》的讲演录像。

那江弦可真是一个人就霸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个影视生活。

这还不算完,新华社那边吴克鲁又给江弦传来消息,说上面有领导听了《理解万岁》以后,想邀请江弦继续到全国各地演讲。

江弦当然是拒绝。

“我又不是个体户报告团!”

“我一写的,到处跑什么?”

“说出去人家还以为我去推销书。”

他不答应,人家又很为难,觉得《理解万岁》这个题材这么好,要是不被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听到,也太可惜了。

“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主意。”

江弦说,“我找几个人,组成一个非常精干的报告团,我请他们来替我去全国各地讲,如何?”

“替你去?”

吴克鲁斟酌着这件事情。

江弦也是真的考虑过,他肯定不可能答应上面领导,没日没夜的在外面什么也不做,就上全国各地讲《理解万岁》。

但是《理解万岁》这么好一个题材,他写都写了,不用好就可惜了。

这么个办法,也算是他觉得两边条件都能够满足的办法。

但也有个关键问题,找的这个替他讲的人得靠谱,不能讲着讲着乱讲起来,最后出了事情,这责任难免要找到江弦的头上。

“.”

蔡朝东在军区文化部任职,收到消息以后,非常高兴的坐着火车来到京城。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前线许多战士都听说了《理解万岁》这场报告。

起因是不少战士收到了一些大学生的慰问来信,上面写了一些关心战士们生活的话。

战士们从这些信里,陆续知道了有一场报告在京城很火,讲的就是他们的喜怒哀乐。

后来就有战士收到、买到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理解万岁》单行本。

看了上面的内容以后,他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那些藏在心底的小诉求、小委屈。

终于有个人替他们说出来了。

蔡朝东作为文化部的一员,也很关注战士们的生活,对于战士们的一些郁闷,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好在看过《理解万岁》以后,他心底那些积攒的不舒服,就像是打开了闸口一样,全都宣泄了出去,留下的只有感动。

而就在前几天,上级通知他,有一条来自京城的调任,有一项任务要交给他。

蔡朝东还有点懵。

怎么忽然就有调任了?

不过听到是任务,他不敢怠慢,赶忙从昆明坐上火车一路北上。

抵达京城以后,才知道,这次调他过来,是想让他来代替江弦,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理解万岁》的讲演。

蔡朝东只觉得一阵不可思议。

代替江弦讲演《理解万岁》?

这事儿怎么听着跟做梦一样。

“怎么会找到我?”

“是江弦同志选的你,他说在前线见过你几次,觉得你口才很好,加上又有前线作战经验,感情融入的会比较快。”

之所以选择蔡朝东,也是江弦的无奈之举。

除了原作者本人,他真挺担心《理解万岁》砸在其他人的手上。

反正《理解万岁》的风头已经让他出了个差不多。

现在就把它重新还给原作者好了。

江弦算不上有多高尚。

作为一个重生者,他有福利肯定是先给自己着想。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解万岁》放在他手上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为了不埋没这篇作品,他宁愿再以这样的方式,再把它还给蔡朝东。

他还挺尊敬蔡朝东的。

在另一时空,大概90年代,蔡朝东曾经被调任过一个贫困县里任职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