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第四个古代世界(24)(第2页)
“我乃行医之人,不信手中银针,只是这次确实是皇后娘娘凤气镇压,得以保住一命。”
这话,太医说的很小声,刚从生死劫中逃出来,才会在皇宫之中说出这话,除了身旁的医侍,相隔一米都听不清楚。
‘原来是母后救的性命!’
太子妃的故事,燕飒茗不知道,她去了明哲殿就待了那么些时间。
“梓潼可被吓到了,朕让谢得贵叫御医过来给你诊脉,开一副安神汤。”
皇后进了屋内,见到太子妃情况,这事。在燕飒茗踏入凤仪殿前,昭明帝就收到消息,赶紧让谢得贵去请太医。
“官家这是小瞧了本宫,本宫幼时就跟着父亲上了战场,这些鲜血吓不住本宫,只是怜惜女子体弱,若不是有女子为太医,太子妃恐难度过此关。”
小皇后是变数,在小皇后去往明哲殿时,昭明帝已经反复思索起在沈氏女那得的消息。
沈氏女庄周梦蝶的那一生,太子妃也如如今这般,但那时没有小皇后,太子妃协理六宫,与太子的情谊正是如胶似漆。
有了小皇后,活下来的究竟是太子妃,还是沈氏女记忆中的那人,那人没了又如何,昭明帝没阻止小皇后。
太子妃就是第二个沈氏女,身边被昭明帝的人手围的水泄不通,在太子妃清醒的第一时刻,就有消息送到昭明帝案前。
与主子朝夕相处,宫人们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揣摩主子,太子妃一睁眼,就知道她还是那人。
太子妃没变,既无离魂之症也无痴呆之相,究竟变与没变,昭明帝自有定断,一时看不出来,自有时间证明。
三年一选秀,明年又是选秀之年,沈氏女也该入宫陪着她的皇子表哥,再看她还有什么花样。
太医守着太子妃三天,见太子妃无恙,才向皇后娘娘回禀。
小主子保住了,只是太子妃需要时时卧床休息,不能劳累不可心神起伏过大,可以平安生产。
不受重视的太子依旧是太子,他只要是太子一日,就代表着皇权,太子妃与其与皇子妃也是天然的不一样。
太子妃有子,于江山的社稷有大功,燕飒茗重赏医女,还特意派人将太子妃母亲接入宫内陪她。
皇后突然派人来请,太子妃在宫中出事了,孔母来不及多等,收拾了两身衣物就随姑姑入宫,她放心不下女儿。
入宫一整年,再次见到母亲自己却是卧床,太子妃吸溜几下,还是克制不住,委屈了将自己塞到母亲怀里轻啜。
此时的太子妃,真正有了底气,终于又是有了母亲的孩子。
太子妃不敢多哭,怕影响肚中孩子,只允许自己掉了两滴泪,就用帕子轻按眼尾,沙哑的开口。
太子妃在说,孔母就在一旁听着,听女儿这一年在宫中过得艰辛,时不时摸摸太子妃,就像她幼时那般。
“我儿只要记住,皇后便是皇后,待她如待我一般,可不许再闹你的脾气。”
皇后稳坐中宫,正值女子年岁正好之时,与陛下琴瑟和鸣,两年都未有生育,孔母已经猜到了其中秘密。
有这样一位母后,才是女儿的幸运,孔母在听完女儿说的落湖昏迷之后,排挤了她的无错
“孩儿知道,那时孩儿昏迷不醒,就像在冷窖中一般,天地之中只有我一人。
实不相瞒,没有母后,孩儿恐怕长眠,肚中孩子也随着我这个没福气的母亲。”
到这时,太子妃才有人倾诉她当时的惶恐,满宫之中,无人可以说贴心话,太子妃夜里惊醒之时也怪自己年少轻狂。
因为那场变故,太子妃至今还觉得浑身发冷,有来自灵魂的冷,睡觉时,得盖着厚厚的被子才能睡着。
旁人只以为太子妃遭了变故,生死之中有大恐怖,难免有些改变,又是春日受寒,是要多盖被子。
孔母此时并不去责怪女儿,太子妃是他一手教养长大的,这事应该怪她。
女儿孤身一人在宫中,受了多少委屈才能做好这个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