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三条 作品

第1137章 前往大昭寺(第3页)

它也是雪域高原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融合了汉、藏、尼、印的风格。

雪域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

雪域在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

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都是在大昭寺进行的。

雪域上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市城”之说,大昭寺在拉市是具有中心地位的,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

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形,便是雪域人民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所以大昭寺带给王向东他们的震撼超过了布达拉宮,不过不是因为它的建筑有多么辉煌壮丽,而是顺时针绕着大昭寺磕长头的虔诚的人们。

王向东他们稍微留意了一下,就发现这些人的动作是那么的一致、那么的协调。

先是双脚站正,口诵六字真言,双手合十举过头,然后向前走了一步。

再双手保持合十移至额头前,又向前走了一步。

接着双手继续合十移至胸前,再跨出了第三步。

这时候就膝盖着地然后全身伏地,掌心向下双手伸直向前划地,额头轻扣地面。

一套动作完成后就起身了,接着又开始重复,周而复始。

这些虔诚的人们,双手和膝盖都戴着护具,长袍角沾满了晨与尘土。

他们身子匍伏于地、掌心向前划地时,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他们虽然满脸风霜,表情却总是肃穆,靠着坚定的信念在用身体丈量着土地,五体投地,虔诚执着的前行。

即使只是顺时针绕着大昭寺朝拜一圈,估计也得花几个小时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