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134
家事中的是是非非,其实难免!但有些东西却不用靠口舌去分辨。
第一,这个家业是不是金正儒创出来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
第二,遗产的再分配是不是事实?这个也做不了假。
只这两点在,就可以笃定,边上金正儒的看法里不完全公正,但在大事上是大差不差的。
这在金家看来,是真的很挑战认知的。
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说这件事。
四爷把事说完了,都愣住了。老三把茶杯放下,“这是嘛玩意?”
是啊!嘛玩意。
这不是咱这一群人标榜高尚,事实上,搁在谁家也没这么干的呀!那五保户不少,都是基层组织管!
有些五保户也是族里帮着照看,大多数都是等老人过世之后,谁照顾的,谁安葬的老人,谁继承老人的东西。别管是房子还是什么,这都是没有争议的。
这个前提一定是:先照顾老人终老,叫老人入土为安。
大家都默认这个做法,但凡不是这样的,不光大家不答应,就是告到法院,法院也得偏着这个照顾老人的人。
法律和道德都是这么要求的!
这一家子倒是好,人家还活着呢,你们欺负人家无子女后人,想要老人手里的股份!好似在说:您手里有房子有私产,您也活不了多久了,您那钱够你养老了!还攥着股份干什么?迟早都是我们的,那现在给我们不行吗?攥着的意义是啥呢?
这不是混蛋逻辑吗?
吃着人家带来的巨大红利,抬手将人家赶出去,还要将手里的东西夺完?
金进财说:“这也是惯的太过了!让他们失去了分寸。”兄弟姐妹之间,并不应该是那样的。
就像是自家和二叔家,两家就是两家,相互帮衬这是应该的,谁有难处都帮!家里有好吃的,能分出来的,也分出一口来大家尝尝。
但是呢,这是相互的。
自家妈给二婶一碗饺子,回头二婶蒸了包子会端几个包子还回来。
就算是爷爷奶奶住正房,家里或是油盐不凑手了,去暂时倒了一些回来用,但是第二天买了也是会还回去的!且每次都嚷的全家都听见。
啥意思?不就是认同老人的是老人的,便是将来要分,那也是两房人共有的,不能总那么占便宜。
虽然不是每次都量过的,都那么公道!但大差不差,态度是这样的。
亲兄弟明算账,但是情分并不薄。
家风如此,到了现在,他们兄弟姐妹之间也是这样的。你给我家半斤糖,回头我买了猪油,给你切一半。就有来有往!
要问老人有偏心,肯定有!
就比如,家里偏小五,那是唯一的姑娘,作为长兄也都疼她!她知道家里人疼她,所以,忙归忙,但凡有点什么吃的喝的,捎带都要捎带回来。家里还偏老四和桐桐,但是老四和桐桐给老人的也最多。自从桐桐挣了钱之后,最舍得就是她了。
老人手上戴的都是进口的手表,这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老三给的也多,那是因为老三和千山的婚事,当时家里给千山想办法了,他做生意,老太太拿本钱了。
这都是一来一回的事!
可老人不明智,纵容小的啃大的!大的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他是大家长,所以,就把那些人惯得,觉得那就是他们该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