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从周 作品
第两千七百七十二章 数控老早就有了(第3页)
即便是当前最先进的控制系统,也逃不开线性函数的约束,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五轴联动加工系统,其工件和刀头的的路径都是几何线性函数,不可能做到麦小苗所说的这样加工非线性曲面。
非要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工艺文件就得将路径分得非常的细碎,别说用人工,就算用程序来完成,计算工作都会非常的繁复,需要交给超算才能够完成。
这就是算法的威力,基于类神经元网络算力结构设计出来的运算系统,天生干这个不费力。
“你们想要让用算力矩阵来代替工控机?”秦海峰琢磨道:“这样会不会太奢侈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将摩尔定律考虑进去。”周至说道:“再过四年,估计就可以不用算力结构了。”
等到继续聊下来,周至才发现除了数控这个最短的短板外,中国的机床基础水平其实也不算太差。
这需要感谢之前引进国外技术的一波热潮。
在改开之前,中国的机床体系基本是苏式,而“数控”这个概念,更是早在五六年就开始了。在当时成立的联合攻关组中,北一机床厂负责提供铣床及维修,而数控系统、液压系统和步进马达等,则由清华负责。
79年8月,济一机床厂与世界著名机床制造企业山崎马扎克签订高速精密机床加工协议,首先开创了国际技术合作的先河。这之后,沈二机床厂引进德系沙尔曼的卧式铣镗加工中心技术,齐一机床厂引进德国瓦德里希·济根的重型车床技术,整个机床行业由一百多家重点骨干企业都参与到这项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要内容的‘数控一条龙’科技攻关中,推动了国内数控机床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控机床的增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