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从周 作品
第两千六百八十二章 高级审美(第2页)
“黄庭坚不但是爱好者,也是天才,在书道的追求上,从少年到老年,可谓一生如一日,因此到了晚年后,其笔法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能够在一副作品中,达到张扬和内敛,澎湃的激情与雄浑的力量完美统一的境界。”
“元祐之后,黄庭坚遭遇了党争政治带来的残酷打击,但也正因为这次个人经历中的重大变故,促成了他书风的再次变化。”
“他自感悟后,描述自己在书法上的顿悟时提到,‘下笔飞动,与元祐所书大异。’这之后的书法作品,展示了他在技法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说道这里,周至已经临到了最后一句“先国家之忧,而后私仇也”的“也”字上:“这个‘也”字拉出了长长的一道,气势贯通一气呵成。足见他最后一笔带着强烈的情绪。”
“实际上他把自己对党争的看法,自己人生的起伏,完全的蕴藏在笔墨中,通过这一笔带了出来。我们后辈观摩临习,完全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悲愤!”
周至的书法水平已经相当不弱,虽然草书临得少,但是读贴的本领却是有的,临帖的基本功也是有的,所以经过他连比划带解读,跟着他观看作品的人,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一层更加深刻的体会。
尤其是对于书法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对于转折的处理,对于连笔的处理,对于飞白的运用,在这么大一篇作品里,可以将各种运用的例子都找得出来。
然后再对比这些细节,观者才明白过来,啊,原来黄庭坚这样的大书法家,已经将寻求变化,避免重复刻进了自己的骨子里,同时还要符合结字章法,也就是汉字美学的基本逻辑,戴上枷锁再跳舞的传统也没有丢。
许多咋一看上去都差不多的笔画,经过周至一讲解,大家才发现原来书法家的处理方式全都不一样,而所有的这些,都发生在草书艺术这一迅捷跌宕,如电光火石兔起鹘落的创作方式当中,艺术家的手眼脑已经达至了高度完美的和谐境界,一种忘却自身,让灵感完全脱离了肢体拘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