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零八章 真正的天才(第2页)
而网络上流传的那个“上古音”,据说就是利用的“郑张语系”。
但是周至一听就知道那个读音是北方人的口音,连入音都没有掌握,光声调就只有四声,连粤语的九声六调都没有达到,另外在读音里充满了完全不符合汉语传统的诸多弹舌音,过度明显的喉塞音,并不是郑张构拟的上古音体系有什么大问题,而是网上那种读法,还是犯了北方人不听粤语,却只想抱着粤语词典,想根据拼音标注就将粤语读出来的错误,也就造成读出来的《关雎》十分的滑稽可笑。
《诗经》是孔子采集的,而孔子非常强调在正式场合需要使用“雅言”,“雅言是什么”?是周朝国都周围的国人使用的语言,孔子认为它们非常好听,因此称其为“雅言”。
就算是对一种语言丝毫不懂的人,也能从诵读中听出好坏来,就好比让一个丝毫不懂英语的人听话剧演员诵读莎翁歌剧,虽然听不懂,可依然会觉得非常好听,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读出来的《关雎》压根不动听,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读者肯定读错了。
诘诎聱牙,呕哑嘲哳,连韵都押不上,你告诉我这是根据“郑张构拟”读出来的上古“雅言”?
从最基础逻辑上就是不对的。
因此这是后来者的错,却不是郑张尚芳的错。
“我以前一直以为他的名字叫郑张,后来看了他写的着作,才知道他叫郑张尚芳,然后又以为是一位随夫姓的女性。”
“哈哈哈哈……”辜幼文笑道:“这事儿是他自找的,可怨不得谁,老外应用他的论文,也经常用she和her来称呼,哈哈哈哈……”
随后辜幼文开始给周至讲郑张尚芳的故事,周至才知道,自己这穿越者假冒的“天才”,在真正的天才面前,当真是被秒得渣都不剩。
郑张尚芳原名郑祥芳。他在中学读书时遇到了五个同名者,有人写信忘了分高初中,时常彼此拆了对方的信。于是,他就依父母双姓改名为郑张祥芳,以示对父母平等尊重,当时他有个笔名叫“尚芳”,后来合起来便成为“郑张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