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零三章 严格执行(第2页)
“除了刘备是名气太大的蜀汉土皇帝外,其余众人均有治水的功绩,因此到了清代陈怀仁的笔下,做了一个《川主五神大传》,文中认为‘治水者,皆称神’,并将大禹,李冰,李二郎,赵昱,李鸿渐合传,认为他们是‘川主五神’。”
“原来川主有这么多,那肘子你为何又说螺岭乡川主庙祭祀的是李冰呢?”
“那是因为历代帝王对川主都非常重视,经常赐予封号,比如赵昱是赤城王,川主清源妙道君,李鸿渐是海山使者,其余是李二郎和李冰的获封最多,李冰有一个封号叫做敷泽兴济通佑王,和这匾额上的字一样,因此是祭祀李冰。”
“那大禹呢?一般封号是什么?”
“大禹是五帝之一,后世帝王的楷模,不敢乱封,正式封号是‘夏伯’,一般尊称‘神禹’,‘大禹’。”
“祭祀他的川主庙基本都不再叫川主庙了,而是称‘宫’,想起来啥没?”
“嗨!禹王宫!”李军笑道:“就这库房里都有几座!”
周至看着这些精美的雕梁画栋却不由得产生了一些疑惑:“李哥,按照这两片牛腿的精美程度,都够不上文物级别?不是开玩笑吧?”
“这个问题嘛……”李军脸上露出了一些无奈的表情:“其实有不少建筑,都是县级文物局登记了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单位,但是地方上又的确拿不出精力和人力来全面保护它们。”
“就拿这螺岭乡的川主庙为例,本身是秭归县登记的一处不可移动文物,但是它离城里实在太远,道路状况也不好,只有一条小路能够去到那里,平日里也几乎没有人管,都是当地一个五保户看着,这都不是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只能算是村里安个名目,给五保户解决一点生活困难,真到有事儿能指望得上?”
周至也未免叹息,如今许多地方其实都是这样,一般是十几二十年前搞过一次调查,将一些地方登记在册,实际保护措施基本等于零,最多就是给乡干部村干部们宣传一下,让他们尽量留意便完事儿。
真要想维修抢救,那真是想多了,这几年好多教师工资都发不出来,在地方理政者的眼里,那几栋破房子再急,能比教师拿不到工资的事儿还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