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从周 作品
第两千两百一十五章 变化(第2页)
虽然不入乐﹐也就是不能当做歌来唱,但吟诵时一样节奏鲜明﹐富于音乐感﹐非常适合在节日及婚丧宗教场合吟诵。
吟诵的方式分为独诵或考问对诵两种方式,这一点有点类似《论语》体例或者藏传佛教的“辩经”模式,看来天下文科都难逃类似的窠臼。
这部史诗也有汉文译本,但是和所有诗歌译本一样,转换语言之后,诗歌特有的音韵,双关,成语,俗语等高级应用,很难用译文转达出来,会造成特殊信息的大量损失。
“诗”就变成了“文”,和现在老赤日的吟诵是两回事儿了。
虽然周至依然听不懂彝语,但是不妨碍他体会这种悠远神圣的语言氛围。
《勒俄特依》差不多可以算是彝族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其在彝族的地位差不多等同于藏族的《格萨尔》和蒙古族的《江格尔》。
内容从“开天辟地”开始,依次接续上“创造生物”﹑“支格阿龙系谱”﹑“射日月”﹑“洪水潮天”﹑“选住地”等十几个部分。
前一部分塑造了天神恩特古滋和支格阿龙等艺术形像﹐描述了他们在创造天地万物中的神奇功绩﹐想象奇特。
后一部分幻想成分较少﹐更接近于现实生活﹐记叙了彝族先民进入凉山的迁徙路线和家支间的争讼。
有的手抄本更是直接将自己的家族谱系接续到其后面﹐将之从《全史》变成了《地方家族史》,由此演化出多个版本。
它曲折形像地反映了彝族先民对大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也记载了相当丰富的彝族社会和历史内容,非常具有价值。
“混沌演出水是一,浑水满盈盈是二,水色变金黄是三,星光闪闪亮是四,亮中偶发声是五,发声后一段是六,停顿后又变是七,变化来势猛是八,下方全毁灭是九,万物全殒尽是十,此为天地变化史。”
和汉族的创世说差不多,里边还蕴含了朴素的哲学观念,而这些观念随着民族的发展,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构成了民族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