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解决方案
“敖藏阁下,你女儿说龙宫有可以让人变得更完美的方法?”
商洛打通了电话,没有给敖藏时间,开口就提到了自己想要的。
“这些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把自家的事告诉别人!”
“啊?抱歉,这边风有点大。老龙王你能说什么呢?”
“有有有,上仙要的东西,龙宫都有。”
“多少钱啊?”
“不要钱,怎么能问朝廷要钱呢?”
“诶,要的要的,钱还是要给的。龙宫也不能不收钱是吧?”
“不不不,真的不需要。”
“什么时候给啊?”
“我这就过来。正好,把这里的事情和朝廷通报一趟,这是应当当面说的。”
虽然嘴上说不要钱,当商洛说交易开始的时候,敖藏还是没继续提“不要钱”的事,显然只是客套一下。
商洛当然也不会真的不给钱。龙宫的性质非常明确,他们是朝廷的臣属,理论上和琉球具有一样的等级,而且龙宫确实与琉球形成了不可分的整体,二者互为表里。具体来说,龙宫在凡俗世界的业务是以琉球为皮套来展开的,而琉球实际上也借助龙宫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这一行为,实际上非常符合琉球外交的传统。当年琉球是有三山国的三道敕封,非常中山北山南山三个国家,像一气化三清似的来朝贡国的。
让琉球可以这么做,这就是开国便是在封国上的草率之处——时人对外国的认知,基本和镜花缘的世界观差不多。海外的国家就在小岛上,每个岛就像动物园的展览馆或者景区里的功能区一样,都会展现一些非常独特的风貌。朝廷认为这些国家可以朝贡方物。
但实际上这三个地方虽然确实是刻板印象中的镜花缘规模的国家,但他们其实是在一座岛上。至少,他们的核心区是在一座岛上的。
这就让三国实际上非常接近,他们之间的区别远没有“镜花缘国家”之间那么大,而且中山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明确的共主。三方极少爆发武力冲突,但他们会通过礼物之类的方式在声望上竞争彼此之间的高下。实际上这三国就是一个国家拆成的三个部分,而且三山加起来拢共也就15万人,只是因为某种狡猾的外交选择和朝廷方面的刻板印象,让这15万人拆成3个国家朝贡国,拿三份贸易额度。
这一关系,与如今龙宫与琉球的联合体是相似的。实际上这俩就是同一个国家,连国民都是一样的,都是琉球人。只是在高层,出现了两个分支——琉球人在活着的时候住在那霸岛上,死了之后去龙宫,这是表里两个部分。这给了龙宫-琉球以相当大的便利,让他们可以在两个方面与朝廷进行合作,而且朝廷确实也会把他们当两个国家来分别打交道,但实际上都是入了同一个账户。
这倒也不能说是龙宫在坑蒙拐骗。因为琉球王本人确实就不知道龙宫的存在,龙宫只是架空了琉球王,并且对琉球国进行了控股而已。
但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他们都是朝廷的封臣,所以要履行封臣的义务。
他们来朝贡国,朝廷和朝贡国之间必然要有来有回,两边都是客套一下而已。
就朝贡贸易而言,琉球是专业的——他们专业就专业在,琉球知道朝贡同时具有礼仪和贸易的性质,把朝廷当作取款机的行为只会让朝廷随手用宝钞把这些人打发回去。而琉球则会根据朝廷的需要,真正把朝廷紧缺的东西送上来,甚至会朝贡一些对海岛国家来说匪夷所思的东西。
比如洪武十六年,琉球开始朝贡马匹、硫磺、和铜这样的战略物资
尤其是马匹。虽然听起来像是在朝贡海马什么的,但琉球朝贡的确实是正儿八经的陆上马,而且数量相当庞大,光是洪武十六年就从这个人口仅有15万的人的小小国家进口了1200匹马。
虽然琉球只有15万人,但琉球对朝廷需求的满足是非常及时的。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岛屿是可以养马的。而且马既不能爬山,也不能游泳,在岛屿养马的成本非常低廉。琉球精准地选择了四川、云南一地的驮运马来饲养,这种马能够耐受琉球高温潮湿的环境,而且不需要吃豆料,一年到头只需要吃青草就可以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