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章 盒饭
车营之间的战斗以大炮拉开序幕。因为车营本就是为了大炮而准备的。
史学上认为洪武开国就是近代早期的标志。而在国民的集体记忆中,明军从近代早期开始就强调火力,到今日都是。
近距离接触是不可控的,务必要减少这种近战绞肉的可能性。取而代之,战术目标都以武器小队为单位来执行。
车营就是当年的一个武器小队。不同将领编练的车营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就是一群人配备长短轻重冷热的自卫武器——具体选择哪些,看军队有多么精锐。
戚家军选的矿工是一群罕见的精锐士兵。因为当年的那些矿工可不仅仅是出工而已,不同矿场之间为了抢矿时常发生械斗的事。他们械斗的过程令戚继光大为震惊,因为那些矿工竟有五花八门的长短兵器,彼此之间配合得当进退有度。本来只是路过的戚继光,竟然在野外的村落里见到了这种水准的战术配合。这一眼看上去就远胜于卫所兵。
所以戚继光便为自己的兵,也为自己日后的车营配备了一大堆兵器,光是近战兵器就有刀牌手、狼筅手、镗钯手之类。
到了日后孙承宗的车营,配置就要简单得多。一组25人配置两门佛郎机之类的野战炮——虽然整个战斗组都是炮组,但实际操炮是6人。而其余人员里,只有两个人拿的单纯的长枪,其他人全用鸟铳和三眼铳,一般是保证鸟铳和三眼铳有一比二的比例,然后配备若干弓弩手填充火力死角。
孙承宗的车营和戚继光的车营打起来显然就完全不同。
戚继光的车营,显然考虑到近距离的多兵种协调问题。孙承宗的车营已经放弃近战了。最后一点近战工作,交给车前的壕沟、拒马,还有两名拿着长枪的“移动拒马”来担当。其他人只要站在战车和掩体后面开火就可以。
当然,这两种配置最后都要把火力归于大炮之上。那两门炮的火力投射量比十几条火枪都要大,毕竟火枪发射铅弹无非是一搓一搓地打,大炮发射铅子是论斤算的。
这一习惯延伸到如今,就是一个步兵班里12个人中,只有2个人是拿自动步枪的——上次商洛观摩了暴风枪的实验,朝廷也觉得那是个好东西,但朝廷其实并没有什么动力对单兵武器进行置换。再加上时间没有多久,当前的明军所使用的依旧是自动步枪。
所谓的自动步枪,本质上是一种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轻机枪,区别于其他步兵使用的半自动步枪。
这俩拿着自动步枪的,一般是班长和副班长。这俩人手上拿着全班组的压制武器,负责在遭遇战或者阵地战的时候第一时间对来袭之敌进行阻击。
两人分别带领一个班的6人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里一般都会有两到三人的武器组——具体来说,重火箭筒是三人组,中火箭筒两人组。通用机枪三人组,轻机枪两人组。迫击炮也是按轻重来分。
特别的,无座力炮组一定是三人组,因为炮弹和炮管非常重。而狙击组都是两人组,有正副射手就可以。
12人步兵班里,一般都会选配两到三个这样的武器组,以此确保全班的有一半的人是武器小组的成员。这编制和车营一模一样,车营也是三人的佛郎机炮组或者两人的抬枪组,其他人都是给武器小队打掩护的。
这就让两边实际上对这种车营的战术非常熟悉。就算没有真的练习过,他们姑且还是知道的——王师的军事演习新闻也有不少,那上面都有详细介绍王师的这些战术配合应该怎么打。
而且,打仗游戏什么的,小时候多半也玩过。这种武器小组和步兵组交替掩护的战术,非常符合直觉,就算是小孩也能在打闹中领悟出来。
而眼下,两边的车营就正在以这种态势互相推进着。
居于整个军镇后的炮兵是唯一的“专业单位”。两边多少都有些经历过军事训练的人,比如南国子监的瓜院有不少人是锦衣卫、孝陵卫出身,他们和文鸳其实是一个成分,这些大炮他们也能玩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