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19章 新世纪的陆军主力(日万,祝兄弟们(第2页)

毕竟,坦克基本上已经是地面装备重量和冲击力的上限。

而林庆松报告中的这项成果,则意味着,华夏装甲兵,从此获得了一双强力且可靠的“脚底板”。

未来的第二阶段型号更是遥遥无期。

在林庆松做完最后一部分陈述之后,毛铭副总师坐直身子,又继续补充了一部分内容:

国庆阅兵,海军的主战舰艇无法旱地行舟,自然不可能出现。

“除了寿命更长、速度更快以外,坦克行驶时的垂向振动和俯仰角振动对火炮的高低向瞄准和射击也有显著影响,这个新的底盘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高速通过崎岖路面时的稳定性更好,意味着振动激扰更加可控,也有利于我们未来炮控系统的开发。”

甚至于,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装备的底盘研制。

这对于以机动性为第二生命的装甲单位来说,无异于阿喀琉斯之踵。

为此他们甚至一度认真考虑过,用原型车甚至验证车上阅兵的可能性……

“那么我们下一阶段,就测试一批使用旧炮塔配合新底盘的原型车?”

“可以先把给一阶段量产型设计的那套楔形装甲拿出来,这么好的底盘,装上一个小炮塔太浪费了,至于炮的问题可以后面再解决。”

直到此时,祝总师总算停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说道。

作为抓总研发的项目总负责人,他需要思考和记录的东西本来就更多,加之在战争中失去了右臂,写字速度多少受到一些影响。

他的表态,自然一锤定音,也算是给这场持续了几个小时的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余下的话题,就相对比较轻松了。

“小林啊。”

祝虞声合上笔记本,叫住了刚刚下台,正准备回到座位上的林庆松:

“你刚刚讲的这部分内容,全都是咱们项目组里的成员自行完成的么?”

这个问题的意思,自然是询问是否受到了模锻压机那边的帮助。

祝总对于常浩南,以及那边的项目组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但他需要评估自己这边团队成员的真实水平。

突然被叫住的林庆松一愣,旋即实话实说:

“研究方法和数值计算理论层面,肯定是得到了兄弟单位,尤其是常总本人的很多指导。”

“不过,落实到车辆底盘开发的具体工作,全都是由所里同志自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