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开市(第2页)

谭苏琦开始的时候坐在后面,听着段雨茗和竹林的回答,也长了一

波知识。以前她在外贸公司的时候,也经常参加这样的商品博览会,禹朝的书市虽然没有现代化商业模式那么盛大,但看起来居然一点儿也不落伍的感觉,而且这里的书局的发展,远超过她所理解的那种落后的刻板形式。

“……我们有相熟的书法家,跟书局合作会给我们宁风刊印的书籍题字。”段雨茗回答道。

书商问道,“是在全禹朝都知名的那种吗?我看你们宁风的标牌上写着金州,金宁城,你们找到的是当地的书法家吗?名气在禹朝怎么样?”

每个摊位面前都有个小标牌,浅绿色打底,跟初春枝头的嫩芽颜色相配,上面工整写着这摊位上书局的名称,所在的州府和城镇,还有书局主营的书籍品种。比如谭苏琦他们面前的标牌上,就标明宁风书局的位置是在金州的金宁城。

竹林补充道,“名人题字是一个方面,重点还是在书籍的内容。”

“我自然是知道的,可是这也分题材,科考类的时评,是请州府的掌学题字最好,但是,还有些别的书,比如,”那人随便从他们摆着的书籍样品中抓起一本,正是谭苏琦写的《胡十一郎》第二册,“这一类话本,”她翻了翻,一目十行看了个大概,谭苏琦都要佩服一下她看书的速度,“这话本不是什么出名的话本作者写的,一梦生这个人,我可从来么听说过,你若说是顾卿言的书,估计就是印在草纸上也有人买。这上面故事也很是一般,什么狐精变人之类的,有人看了只觉得天方夜谭,这样一本书出来,若是请名家题字,还能吸引几个人来买,这书题目看着也不想是名家手笔……”

被人当面打脸,这能忍吗?

若是只有谭苏琦自己,估计她也就忍了,你不爱看,也有别人爱看,若是禹朝人人都爱看,那岂不是书局的印坊日夜加班也印不出市场上所要的销量来,再者谭苏琦这话本拼拼凑凑,写的马马虎虎,也算不上精致,她觉得别人说什么都有理由,都是自己的看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