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别册(第2页)

“不会的,季风是你常用的笔名,别人也知道是出自北溪文社的,付你润笔银子的人看了,肯定以为是宁风书局加了钱,她只会出更高的价格让你加写,你就等着她出价就可以,这样做根本就没有什么违反你们约定的地方,你收钱,按她的意思写,自然你也可以收宁风书局的钱,按宁风的意思写。”

曹妍摊摊手,“但我还没有收到你们宁风的钱,而且这篇是你写的。”

“谁写的不要紧,别册是出自北溪文社,五两银子的彩头,等许多个人写了书评,我会说服我们东家出这笔赏金,若是他不肯出,我自己垫上就是了。”

曹妍心里有些没底,半个月发一本别册,文社很少有发印册子这么频繁的时候,即使是考试季,也差不多要间隔一个月。谭苏琦见她有些犹豫,劝说道,“若是这种引起很多人参与的评文模式,能够运转开来,你想一想,明年是不是就可以换一处窗户不漏风的地方当北溪文社的地盘?”

这则告示,不仅是引发读者对新式话本的关注,于北溪文社来说,也是为了探索一种新的模式。谭苏琦这么说,曹妍是想明白了,若是这种吸引众人发评文讨论的做法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次讨论的是《胡十一郎》,下一次自然可以是别的书,那有新书发行的书局为了引发更多的关注,就可能给北溪文社投钱。

募集书评的告示也发到了宁风书铺,有书客过来书铺淘书的时候,看到这告示觉得这种形式新奇,也会多问两句。各个书铺来问《胡十一郎》的人明显多了一些,没过五天,曹妍就收集到十几篇书评。

怪异,新奇,感人,情节曲折,胡编乱造,众人对新话本的评价褒贬不一,对立的评价引发了更多人的讨论。

一时间,金州城内讨论《胡十一郎》成了许多年轻人茶余饭后

闲聊的内容。

先是言情话本原本的固定目标人群,那些有钱有闲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少年郎,都知道出来这么一本关于狐精跟人相恋的书,再者漫延到少年郎的姐姐妹妹,见他们沉迷话本,也想过来看看是本什么样的奇书。甚至在书院里,姜子俊也发现有些同窗开始讨论,那募集书评的活动可是还有五两银子的彩头,若是被评为佳作,能得到一两银子的奖金,还能让自己的文笔被掌学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