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三口的刀 作品

第304章 巧姐(第2页)

一听派去贴身伺候王方氏的人是杏林在半路上遇到的,并不知根知底,王琪心中一紧,警惕的问:“那妇人姓什么名什么?何方人士?又是怎么被齐兴和杏林救下的?”

“她叫巧姑,岭南人,我们都喊她巧姐。说起来,她也是个苦命人。”王生打开了话匣子,他给王琪添上茶,不紧不慢的道:“她丈夫死的早,撇下两个闺女,大的还没及笄,小的才不到十岁。因为没有儿子,娘仨在家里受欺负,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北上投奔亲戚。谁知道亲戚没找着,盘缠也花光了,偏偏小女儿又生了病,差点被客店赶出去。齐家大嫂子见她们母女无依无靠的,实在可怜,就留下了。”

王琪沉声道:“岭南远在千里之外,一个女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女孩奔波千里绝非易事。杏林他们是在哪儿遇见这个巧姐的?”

“好像是在周城。”王生想了一下,才道:“巧姐投奔的亲戚原先就住在那里。听说她们足足走了大半年才走到,可惜人家早就搬走了。”

周城离京城尚远,离平遥县也不近,就算有人想在路上搭讪齐兴他们,应该也不会选这么个地方。王琪心道,难道是他草木皆兵了?

“公子,你是觉得这个巧姐有什么不对吗?”见王琪一脸深思,王生小心翼翼的问。

王琪道:“我是觉得,你派过去的人虽然只是暂时服侍三叔和三婶,但还是要打听清楚他们的底细,不能让不明不白的人混进来。”

“原来是这呀。”王生拍着胸脯保证:“公子放心,小的送过去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不会出岔子。至于这个巧姐,应该也不是什么居心叵测的人。听齐兴说,巧姐一开始很感激他们收留,可一听要去京城就不愿意了。说是嫌路远,怕女儿受颠簸。”

王琪道:“那她为什么又跟来了?”

“还不是为了闺女。”王生叹了口气,道:“本来齐家大嫂子都留下银子了,足够她娘仨过一段时间的。可惜两天以后,巧姐又雇了马车,带着闺女追上来了。一问才知道是碰见了庸医,她们花了很多银子买药,结果孩子的病非但不见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巧姐一个妇道人家,人生地不熟的,不敢与人起冲突,又不敢再去找别的郎中冒险,左右一合计,还是觉得杏林最靠谱,就追上来了。”

巧姐的做法倒是很符合常理。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女儿重病在身,仅有的银子还被人骗了不少。与其留下来面对未知的未来,还不如投奔真心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更何况那群人里还有一个医术超群的郎中。

王琪接着问:“她女儿的病情到底如何?”

“那女孩年纪小,又长途跋涉,身体本来就吃不消。加上水土不服,又拖了那么长时间才医治,能捡回一条命都不错了。”王生唏嘘道:“本来吃了杏林的方子,女孩的病情已经稳定了,谁知道骗子和庸医狼心狗肺,居然把人害成这样。听齐大哥说,要不是巧姐来的及时加上杏林的医术好,那孩子恐怕就没命了。”

王琪心想,杏林的医术高明,那女孩有病没病,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应该不是装的。

“巧姐也是倒霉,齐家大嫂子给的银子,请郎中花了一部分,花钱雇马车又花了一部分,已经所剩无几了。”王生接着道:“经过这件事,她实在不敢让别人给女儿看病,只能求齐家大嫂子收留,然后跟着他们来京城了。”

虽然觉得这事可能就是碰巧了,但王琪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来京之后,这个巧姐都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

“她呀,别说出去了,拉都拉不出去。”王生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小的从来没见过这么老实本分的人。自从到了我家之后,巧姐一直待在后院,不是干活就是照顾女儿,从来没出过门。听我家娘子说,她平时也不和其他下人接触,连话都很少说。娘子见她任劳任怨,做事勤快又细心,十分喜欢,想着带她出去逛逛,顺便给她添置几件衣裳,可她就是不愿意。”

不出门不与人接触,便不能传递任何消息。虽然这个巧姐的行为举止有点孤僻的过分了,但有可能人家就是个实心人,只想着多干活偿还恩情,不求其他的。

总而言之,此时王琪基本已经排除巧姐是细作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