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章 敲门声(第2页)
随着一口酒一口肉下肚,大家也各自用方言聊了起来。
听口音,张正歧明显是个苏杭人,坐在炕尾和炕沿的这俩一个说的是粤语,一个说的则是豫语。
再加上卫燃这个满嘴沧洲口音的北方人,可真是天南海北的凑齐了一桌。
或许是因为过于年轻,又或许是饿的急了,这一顿夜宵只用了不到十分钟,便随着仅有的几样下酒饭菜和那两个皱巴巴的苹果下肚宣告结束。
可惜,直到四人在炕上躺下来,卫燃也没问题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只知道了那个说粤语的叫做“李小五”,那个讲豫语的叫“林六子”。
不多时,其余三人借着或多或少的酒劲儿开始呼呼大睡,卫燃也缩在破被子里,取出这次得到的毛色刺刀和解食刀检查了一番。
这特么连把枪都没有.算是安全算是危险?卫燃暗暗琢磨着,却是难免的失眠了。
他除了好奇这个戏班子的情况,也在警惕着回归任务里“逃出戏剧团”的这个要求。或者不如说,他在琢磨,危险到底来自什么地方。
“哒哒,哒,哒哒哒,哒。”
时至半夜,就在卫燃也迷迷瞪瞪的即将睡着的时候,东厢房斜对面的院门也被人从外面以某种特定的节奏轻轻敲响了。
看了眼炕上的另外三个,卫燃悄无声息的爬起来,凑到门边透过冒风的门缝往外看着。
月亮地下,院门被西厢房出来的人打开,一个穿着袍,头上戴着皮帽子裹着围巾,背上被背着个包袱的人也揣着手走了进来,在他身后,那个从西厢房出来的人也立刻闩了门,又回了西厢房。
这人又是谁?
卫燃暗暗嘀咕了一句,借着灶膛里余烬的火光,朝着角落的尿桶撒了泡尿,随后重新钻回了温暖的被窝里。
当他再次被吵醒的时候,外面的天色才刚蒙蒙亮,但院子里已经有戏班子成员开始吊嗓子了——和当初的叙情书寓一样。
“卫大哥,你们仨去买早饭,多买一些。”
提前不知道多久起来的正歧说着,已经掏出两张绵羊票递给了卫燃。
“行”
卫燃痛快的应了下来,和旁边的小五小六动作麻利的穿衣服穿鞋,各自扣上了破破烂烂的帽子,又各自跨上两个藤条编的篮子和两个搪瓷的大壶这就往外走。
此时的奉天城才刚刚苏醒,街道上虽然冷的仿佛空气里藏满了刀子,但或许是因为太早,所以大街上反倒并没有鬼子的迹象,目光所及之处,基本上都是些穷苦人。
凭着手里那两张票买了些热腾腾的苦力饭,三人这就转身往回头。
“卫哥”
林六子低声说道,“我听班主说,晚上开堂会的是”
“六子”李小五拍了下对方的肩膀,随后指了指左右。
林六子赶紧闭上嘴巴,但很快却又忍不住,还是低声说道,“我就是好奇问问”
“你再多嘴,这些饭食都塞你嘴里!”李小五提醒道。
听到这句话,林六子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你们俩入行几年了?”卫燃故作高深的问道。
“我三年了”李小五最先说道,“十四岁的时候就入行跟着学艺了。”
“我也三年”林六子答道,“不能和卫哥比。”
“不能和卫哥比?合着我还是大师兄?”
卫燃不由的一乐,故作严肃的说道,“那你们应该知道规矩。”
“知道”李小五和林六子连忙端正了态度。
“知道就行”
实际上根本不知道有什么规矩的卫燃成功装了个大尾巴狼,拎着满满两大篮子热腾腾的饭食加快了脚步。
等他们重新回到那个小破宅院,三人将饭食送到了正房的三个房间里,那些吊完了嗓子的戏班子成员们也围坐在一起这就开吃。
趁着给大家盛粥的功夫,卫燃也在打量着这屋子的老少爷们。
可惜,他虽然对每个人都记得足够清楚,但昨天半夜里敲门进来的那个人似乎已经离开了。
谈不上失望,卫燃和小五小六以及张正歧端着他们各自的早餐回了东厢房。
“说说晚上的事儿”
张正歧吸溜了一口粘稠的棒茬粥低声说道,“堂会一共两天,想着腊八节热闹热闹。咱们晌午出发,主家包吃不包住,到时候手脚都干净些,别丢了戏班子的脸面。”
“成”卫燃三人痛快的应了下来,
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饭下肚,张正歧继续跟着吊嗓子练功,卫燃和小五以及六子则被各种人支使着,要么烧水泡茶要么收拾行头。
时不时的,那些戏班子成员还会教上小五和六子一招半式,又或者让他们唱两句,可谓一点闲工夫都没有。
对于卫燃,他们似乎放弃了似的,并没有诸如传道授业的意思,反倒是那位张泰渊,时不时的便会拉着他和儿子张正歧,提点两句这个戏班子平时如何运作之类的经验。
临近中午,几辆爬犁停在了小院门口,一个账房先生打扮的中年男人客客气气的请众人带着行头家什上了车。碾压着冻硬的积雪慢悠悠的朝着主家的方向走着。
这一路走,卫燃也在旁听中隐约得知,大概是个本地的富户眼瞅着过年,给自己手里那些买卖雇佣的伙计们搞个“年会团建”,顺便也给东家夫人解解乡愁。
同样是在那位账房先生和张班主的闲聊中卫燃也得知,这位富商的夫人是从申城嫁过来的。
这位自打来了这边,听的都是评剧昨天去大观茶园听过那一场之后,这才央求着老爷临时加了这么一场堂会。
在这有一搭无一搭,相互都格外客气的闲聊中,三辆爬犁停在了一个类似酒楼的建筑门口。
颇为奇怪的是,这酒楼门口的牌匾竟然是被红布盖着的。
“年后东家打算重新开业,先盖起来了。”
账房先生解释了一番,随后才跳下爬犁,热情的招呼着众人往里走。
或许是因为东家夫人的青睐,他们这才停车,便已经有伙计热情的围上来,帮着把一口口大箱子抬了进去。
等走进酒楼,戏台子就是现成的,戏台旁边的一个大包厢里,也已经摆好了桌椅饭菜。
没等众人看完周围的环境布置,那账房先生开口说道,“东家说了,开堂会不急,先吃饭,吃完饭眯一觉,等后半晌他们才来呢。”
“东家仁义,替我们谢谢东家。”
老张头和张班主客客气气的作揖道谢,其余的戏班子成员也跟着作了个揖,这才被那位账房先生引进了弥漫着饭菜香气的包厢,围着几张摆满饭菜的桌子坐了下来。